滁州市南譙區(qū)大柳鎮(zhèn),屬江淮分水嶺缺水易旱地區(qū)。針對近期持續(xù)高溫無雨,記者8月16日到該鎮(zhèn)的曲亭、華嚴庵、橫塘等行政村采訪,只見正處于孕穗或抽穗揚花期的水稻長勢良好,基本看不出干旱的跡象。
“我們鎮(zhèn)現(xiàn)在種植水稻3萬畝,目前已基本灌溉了一遍。 ”該鎮(zhèn)張余柱鎮(zhèn)長自豪地說。
站在該鎮(zhèn)九板橋水庫大堤上,望著蕩漾的水面,張余柱介紹,這座水庫設計庫容192萬立方米,正常蓄水164萬立方米,目前存水量在50萬立方米以上。全鎮(zhèn)這樣的小水庫有18座,萬方以上的當家塘壩為220口,其他小塘壩有500多口,總蓄水量在490多萬立方米。這些水庫和塘壩在抗旱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主要得益于政府對農(nóng)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投入。張余柱說,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先后給大柳鎮(zhèn)投入1200多萬元,對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對當家塘壩及灌渠進行清淤、擴挖,對電灌站進行更新改造等,使該鎮(zhèn)的抗旱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在華嚴庵村郝莊村民組,村民組長、種糧大戶任永兵正在名叫柳樹塘的當家塘邊給稻田灌水。他說,他家130畝水稻正在抽穗揚花,目前已大多灌了一遍水。雖然受高溫熱害影響有所減產(chǎn),但每畝仍能收700斤以上。要不是2011年政府給這口當家塘清淤,今年他家的水稻可能就要絕收了。該村村委會主任張世法指著一條灌滿清水的水渠對記者說:“水庫下游的每條灌渠都分段、分高程設置攔水壩,再由一家一戶放水到田,不讓一滴水白白流走。 ”(周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