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黃山市始終遵循“以民為本,為民解困,救急難、兜底線”的工作宗旨,聚焦救助管理主責主業(yè),以受助對象為中心,緊緊圍繞主動救助、站內照料、尋親服務、護送返鄉(xiāng)等關鍵環(huán)節(jié),不斷延伸關愛觸角,健全救助管理機制,切實抓好救助質效提升工作。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在持續(xù)亮化“民生使者·陌路有愛”黨建品牌過程中,黃山市救助管理站為流浪乞討及臨時遇困人員鋪就了一條溫暖的歸家之路。據統(tǒng)計,2022年以來,黃山市救助管理站累計救助583人次,護送返鄉(xiāng)85人次。
接待大廳整潔明亮,站內救助妥善有序……“今天是我第一次走進黃山市救助管理站,這里的生活環(huán)境溫馨整潔,提供衣食住行等標準化救助服務,讓我近距離感受到了黃山這座城市的正能量?!笔忻癯膛扛袊@道。6月19日,市救助管理站迎來了第11個全國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當天,救助管理社會監(jiān)督員、市殘聯、市民政局、市老年公寓、屯溪區(qū)社會福利院、相關醫(yī)院及熱心市民受邀走進市救助管理站,實地觀摩站內軟硬件設施,“零距離”接觸救助工作,“沉浸式”感受救助管理新擔當。
近年來,市救助管理站堅決履行兜底保障職能,規(guī)范救助工作流程,拓展主動救助廣度,重點圍繞站內照料、應急搶救、食品安全及消防管理等模塊進行學習提升,扎實開展“盛夏送清涼”“寒冬送溫暖”“我為群眾辦實事·關愛未成年人成長”等專項行動,主動救助臨時遇困及流浪乞討人員,及時發(fā)放防暑抗寒物資,以務實的態(tài)度,持續(xù)強化救助服務質效,堅決守住困難群眾保障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線,著力提升受助人員的“溫暖指數”,讓救助管理站這一臨時的“家”成為有溫度的人生驛站。
精細關愛 全方位呵護“少年的你”
跨越多地,輾轉近800公里。3月27日下午,黃山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平安將一名因務工不著而陷入困境的未成年男孩護送至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謝謝你們這段時間對我的照顧和教導,我一定好好照顧自己,不再讓家人擔心了?!被氐绞煜さ募亦l(xiāng),他與工作人員不停揮手告別,“漂泊”生活也就此畫上了句號。男孩今年15歲,因家庭原因獨自一人來到黃山市,本想只身外出“闖蕩”,靠自己的雙手打工掙錢,可務工不著,沒有收入來源,便流浪街頭。到站后,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對男孩進行心理疏導,將他安置在未成年人保護區(qū),提供衣物、食品、住宿等臨時救助服務,同時立即開展尋親工作,與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救助管理站取得聯系,在確認信息后,啟程護送男孩安全返鄉(xiāng)。
“這里是我們的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區(qū)域,實行分區(qū)管理,設有兒童臥室、心理疏導室、多功能教室、活動室等,根據受助人員實際情況開展保護性和關愛性救助,有效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闭勂鹞闯赡耆司戎ぷ鳎芯戎芾碚疚闯赡耆吮Wo辦公室主任葉飛說道。2019年1月,黃山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轉型升級為黃山市未成年人保護中心,正式啟動流浪未成年人、困境兒童、留守兒童精細化關愛保護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見證了一次又一次感人至深的團聚,迎來送往的,是少年們一個又一個變化的模樣。
堅守巡查一線,救助腳步匆忙。黃山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24小時待命,往返于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寒冬酷暑、風雨無阻,將一份份溫暖帶給救助對象。如何更好地延長救助效果?如何能夠進一步避免反復流浪?這些都成了縈繞在工作人員心頭大事。
如今,黃山市社會救助關注“街頭”,更重“源頭”,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積極構建市本級、區(qū)縣、鄉(xiāng)鎮(zhèn)(街道)“三級聯動”機制,定期向區(qū)縣救助站、各鎮(zhèn)(街道)流浪乞討救助點了解易走失人員的情況,建立信息臺賬及花名冊,每兩月開展實地走訪、電話回訪,對易走失人員返鄉(xiāng)后的基本生活狀況予以關心關注,發(fā)放慰問物資。與此同時在基層,重點加強隊伍建設,目前已在歙縣192個村(社區(qū))建立社會救助服務站,每站配備一名專職社會救助協理員,全力推進源頭治理工作,讓易走失人員“不再流浪”。
近年來,黃山市社會救助創(chuàng)新打造“民生使者·陌路有愛”黨建品牌,體制機制日益完善,民生保障持續(xù)升溫,實現了黨建和社會救助“雙促進雙提升”。下一步,將繼續(xù)優(yōu)化救助工作格局,著力提升救助管理業(yè)務能力及服務質量,打造一支有本領、善作為的黃山救助隊伍,切實做好民政兜底保障工作,黃山市救助管理站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