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岳西高腔傳承中心演員在市人民劇院表演《龍女小度》。 記者 江勝 攝
9月19日,2016年安慶“十一”黃梅戲展演周的特色活動——安慶稀有劇種小戲展演在市人民劇院開演。懷寧懷腔、潛山彈腔、岳西高腔、宿松文南詞、望江龍腔、太湖曲子戲6個地方稀有劇種首次在展演周舞臺上集中展示,這也是今年黃梅戲展演周的創(chuàng)新之舉。
演出分為下午和晚上兩場進行。在當天下午的演出中,懷寧懷腔《補缸》、宿松文南詞《還錢》、《罵瓜》、岳西高腔《龍女小度》、潛山彈腔《郭子儀上壽》5出小戲趣味橫生,風格獨具。演員們對古老戲曲的傳承傾心盡力。
“現(xiàn)在就是為了不讓老祖宗留下的遺產失傳,我們把彈腔復排起來了,我們到安慶展演,希望讓人們知道彈腔,了解彈腔,彈腔怎么唱的,有什么樣的韻味。”潛山黃梅戲劇團導演鮑禮義說。
到場的觀眾們也首次領略到了這些古老戲曲的獨特魅力。“今天看的戲以前都沒看到過,之前只知道黃梅戲是安慶地方戲,沒想到安慶還有這么多的民間小戲,各個戲感覺各有特色,很有意思。”觀眾陳愛美說。
我市既是京劇、黃梅戲的發(fā)源地,也孕育了眾多的地方稀有劇種。為加強對地方稀有劇種的保護傳承,我市計劃用5年左右時間,復排并展演懷寧懷腔、潛山彈腔、岳西高腔、宿松文南詞、望江龍腔、太湖曲子戲6個地方稀有劇種的36部傳統(tǒng)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