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不能忘記2019年10月31日,第六個“世界城市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宣布,批準66座城市加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以下簡稱“教科文組織”)“創(chuàng)意城市網(wǎng)絡”。其中,南京被列入“世界文學之都”,成為中國第一個獲此稱號的城市。
為什么是它?為什么是南京?它憑什么能夠從一眾城市脫穎而出,摘得這一桂冠?
7月3日,江蘇書展第二天,一本叫做《世界文學之都——南京》的書籍亮相中心舞臺。此書由南京市委宣傳部牽頭組織一批文化名家共同撰寫,以大家小書的方式講述了南京文學的發(fā)展歷史以及申報“世界文學之都”的來龍去脈,試圖全方位地向大眾回答:“南京,何以擔起“世界文學之都”的稱號?
是全員參與的力量
根據(jù)《世界文學之都——南京》記載,“世界文學之都”稱號是聯(lián)合國“創(chuàng)意城市網(wǎng)絡”評選項目之一。創(chuàng)意城市網(wǎng)絡”下設七大門類,分別是文學、電影、音樂、手工藝、民間藝術(shù)與設計、媒體藝術(shù)和美食。
在南京2019年申報成功之前,全世界已有180座城市成為“創(chuàng)意城市網(wǎng)絡”會員,其中包括28個“文學之都”。中國大陸當時有12座城市屬于會員城市:4個“設計之都”(北京、上海、深圳、武漢),3個“手工藝與民間藝術(shù)之都”(杭州、景德鎮(zhèn)、蘇州),2個“美食之都”(順德、成都),1個“媒體藝術(shù)之都”(長沙),1個“電影之都”(青島),1個“音樂之都”(哈爾濱)。
而“文學之都”一直空缺。
新書發(fā)布會現(xiàn)場,南京文學之都促進中心主任袁爽表示,在她看來,南京成為“世界文學之都”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因為南京就是一座為文學而生的城市,“教科文組織在對南京做申報培訓制度時,我們當時準備了幾個門類,音樂、美食、設計等等,它都是很有實力的,
但是最終我們選擇了‘世界文學之都’,這么一個特別符合南京城市氣質(zhì)的稱號。
可申報的過程難度依舊困難重重,主要壓力在于國際方面,28個“文學之都”里面有21個是歐美主流城市,最終需要得到他們的票數(shù)、他們的認可,才能成功獲評,所以在2019年剛開始申報時,他們在國內(nèi)并沒怎么做宣傳,“因為我們覺得成功率不高,畢竟西方和東方的文化差異擺在那兒,但是在國際上的宣傳還是特別認真的。
只不過背后歷經(jīng)的困難,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但是到了申報的中后期,全社會的力量廣泛參與到這場文化活動中。除了一大批知名作家和專家學者,南京十多個專業(yè)協(xié)會、500余個文學社團和民間閱讀組織、20余家新聞出版企業(yè)參與其中。在南京獲評“世界文學之都”后,中國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給出了這樣一個評語:
南京申報“世界文學之都”,不僅是政府主導,更是全員參與,把各方的力量發(fā)動起來。
其中還受到了海外作家的支持,比如諾貝爾獎、法國著名作家勒·克萊齊奧。
袁爽說,按照教科文組織要求,申報成功四年后會有一個終期審核,查閱南京這座城市是否符合“世界文都”標準,“但是我們成功之后就已經(jīng)做了四年的規(guī)劃工作,所以并不擔心?!?/p>
本土作家談南京獲評“世界文學之都”
南京從不曾遠離文學
“把南京作為文學之都,有的人可能會不以為然,覺得文學地位比南京名氣大的城市也有。但是我覺得南京之所以獨特,還在于到過這片土地上的人?!蹦暇┳骷彝跽裼鹫f。他是這本書的作者之一,在其中撰寫了王安石、巴金兩位文學家與南京的緣分。
他認為, 自古至今,南京被叫做金陵、建業(yè)、建康等,但從未遠過離文學。
中國古代有情有獨鐘誦金陵的李白、烏衣巷口話詩豪的劉禹錫以及寫出“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大絕句的王安石等詩人;近代有求學南京向世界的魯迅、六朝松下曾三載的巴金等作家;現(xiàn)代南京還有一些敢于去寫反映時代、反映重大主題的文學家。
分享會現(xiàn)場,曾獲得魯迅文學獎的女作家魯敏也表達了她自己的想法。她在南京生活30多年,感受到的是城市濃重的文學氣息,眾多文人墨客在這里留下文學痕跡,“你只要談文學,談古典,談詩詞,談審美,就可能會聯(lián)想到南京?!痹谀暇┯螝v,你跑到秦淮河、雞鳴寺、夫子廟,只要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走來走去,就很容易聽到前輩們關(guān)于過去的回想,“
這些歷史會成為寫作者的養(yǎng)分,在某一天被全部激活 ,創(chuàng)作出各種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p>
她表示,“世界文學之都”落戶南京后,她在跟外地作家朋友交流時,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一些變化,“以前大家都稱北京是‘帝都’,上海是‘魔都’,現(xiàn)在講‘文都’的人越來越多了,它可能真的會成為南京多種歷史標簽之后的,又一個世界性的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