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牟森林近照。(資料圖片)
臺傳媒記者項瑤瑩
最近,臺州黃巖芯源農業(yè)有限公司總經理牟森林忙得團團轉。5月中下旬,黃巖將舉辦小型西瓜品鑒會以及2025年長三角西甜瓜產創(chuàng)融合高質量發(fā)展交流會。
對接參會人員、邀請合作單位、安排活動行程……牟森林事無巨細,親力親為。
近年來,提起黃巖的西甜瓜產業(yè),總有牟森林的身影。
從只會關棚開棚,到在全國各地搞試驗田——經過20多年的摸爬滾打,牟森林從一竅不通的門外漢,成長為大家認可的種瓜“專家”。
越來越多的瓜農從他的建議中獲益,牟森林也從這份“甜蜜事業(yè)”中收獲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從產品研發(fā)、品牌運營到產業(yè)賦能,牟森林很忙,但幸福感爆棚。
瓜田有門道
進入5月,西瓜逐漸成熟。黃巖茅畬鄉(xiāng)的空氣里,也有了西瓜的甜香。
茅畬種瓜歷史悠久,但真正種好瓜卻不容易。
牟森林是“瓜三代”。上世紀80年代,牟森林的爺爺牟錫育就外出上海種瓜。
18歲,牟森林跟著父親去四川種瓜。每天天沒亮,他就要負責打開瓜棚,天快黑了,又要將瓜棚全部關上。1畝地、5個棚頭,150畝地、750個棚頭,每天周而復始,任務雖然簡單,但很辛苦。沒想到,瓜被洪水淹了,大半年的悉心照顧付諸東流,牟森林心里真不是滋味,少年也瞬間成長,他不再機械地在瓜田勞作,而是主動投入學習。瓜田的門道,也被他一一摸清。
首先就是“品種抗性”。
原來,當西瓜在一片土壤種植過后,就有可能產生侵害下一季葫蘆科作物的細菌,這種細菌也會產生枯萎病。2007年,不少老鄉(xiāng)種的西瓜都遭受了損失,而牟森林家的品種卻幸免于難。
“當時我就萌生了一個想法,尋找好的渠道,拿好的品種給瓜農?!蹦采终f。
牟森林開始試種不同的西瓜品種,并認真記錄每個品種的生長情況。這期間,不同品種的產量、瓤色、甜度和口感等差異,都讓他大開眼界。
成為“空中飛人”
2014年,牟森林一家結束十年的外出種瓜事業(yè),回到茅畬,主營種子生意。
曾經,甘肅酒泉有個品種成熟了,為了能夠親眼看到,牟森林跟瓜農好說歹說,推遲一天銷售,轉天他就一大早飛過去看。
“我喜歡跑,喜歡問,2004年至今,國內西瓜行業(yè)的專家,能問的我基本上都問過?!蹦采终f。
對種子的鉆研,牟森林不遺余力。他與種子公司合作,在全國各地設立試驗田,一年有大半的時間,他都在飛來飛去。
黃巖西甜瓜產業(yè)展示中心,除了瓜農遍布全國24個?。ㄗ灾螀^(qū)、直轄市)的足跡,還有一面瓜果上市月歷墻,每個月對應哪些產地,一清二楚。
“全年都有西瓜上市,五六月份,長江流域、海南的瓜上市;六七月份,天津、江蘇的瓜上市;七八月份,內蒙古、寧夏的瓜上市……”牟森林說,“我都會過去看一下,一是了解品種的生長情況,二是了解瓜農種植過程中的生活狀況,看能為瓜農服務什么?!?/p>
瓜農胡明康還記得去年技術交流會的盛況,“方圓一兩百公里的瓜農都來了,足足有上百人!”去年,胡明康在山西大同靈丘縣種了300畝西瓜,專家們送技術到田地的做法,他覺得受益匪淺。
圍繞技術、貸款、土地流轉等方面問題,黃巖區(qū)“追著瓜農送培訓”,牟森林也發(fā)揮所長,給瓜農量身定制推薦品種,同時,積極對接銷售端,通過產銷聯(lián)動模式推動瓜農種植積極性,降低種植風險。
如今,牟森林多了很多頭銜,臺州市人大代表、黃巖新型瓜農聯(lián)合會理事長……在他看來,這是壓力,也是動力。
“現(xiàn)在全國西甜瓜市場競爭激烈,黃巖西甜瓜產業(yè)如何轉型,如何保持排頭兵的地位,這是時代給出的考題?!蹦采直硎?,做好答卷人,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至今,牟森林的足跡已踏遍全國121個城市,每一次出行,他都在尋找答案。
追著數(shù)據(jù)種西瓜
“森林,這些設備是做什么的?”
“主要采集大棚里的土壤濕度、氣溫、光照等數(shù)據(jù)?!蹦采纸忉專氨热鐢?shù)據(jù)顯示棚內溫度過高,我們就打開大棚膜降溫,如果實在降不下來,還會打開水簾風機系統(tǒng)?!?/p>
黃巖西甜瓜科創(chuàng)園,是省級鄉(xiāng)村振興綜合試點項目,牟森林投資并負責運營。
去年,科創(chuàng)園承接了長三角西甜瓜產業(yè)發(fā)展交流會。會議結束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紛紛把實驗項目搬了過來。
浙江省農科院進行了一個起壟栽培的實驗,讓原來種在平地的西瓜站上了高壟,不僅增強了葉片的光合作用,數(shù)據(jù)顯示,起壟栽培還能提高地溫,有效激活土壤微生物。
“而且一臺起壟開溝一體機可以抵得上20個人,省工省力?!倍嗄攴N瓜經歷,讓牟森林深知種瓜的艱辛,“這些設備主要是解決傳統(tǒng)農業(yè)的一些痛點問題?!?/p>
近一年來,科創(chuàng)園陸續(xù)上新智能農業(yè)設備:吊軌式巡檢機、移動式噴灌機、瓜田防洪排澇專用泵……未來,這些“數(shù)智神器”也將順著西瓜的藤蔓,到全國各地。
跟院校接觸的過程中,牟森林也像海綿一樣,不斷地吸收新的知識。
“你看,這個是我們的光譜對照實驗。西瓜在育苗階段,如果處于低溫寡照的環(huán)境,對苗的生長是很不利的,那我們就會采用補光的手段?!蹦采帜托牡刂v解實驗的操作方式以及光譜光色對瓜苗的影響。
“以前我們是追著太陽種西瓜,現(xiàn)在要跟著數(shù)據(jù)種西瓜?!蹦采终f。
這是份“甜蜜事業(yè)”
牟文敏是種瓜大戶,在江蘇、甘肅都承包了大片土地。前年,在牟森林的推薦下,試種了“蜜悅”品種,效果甚好,去年就大面積種植了這個品種。
“這個品種抗低溫、出品率高,去年甘肅行情不佳,但我們也賣到了每斤3元到4元,每畝地起碼增收1000元。”說起去年的“蜜悅”瓜,牟文敏心里別提多甜蜜。
“去年,海南、云南、廣東的瓜農試種推薦品種后,每畝的種植效益也比原先的品種提升1000元至1500元?!蹦采终f,“我們一共推薦了10個品種,其中有3個品種目前推廣面積已經4萬畝以上。單‘佳秀6號’這個品種,就已經推廣3萬畝以上?!?/p>
如今,科創(chuàng)園內一共有333個西瓜品種,93個甜瓜品種。
牟森林認為,種子是農業(yè)的芯片,黃巖西甜瓜產業(yè)發(fā)展,必須要從品種上進行突破,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yōu)質新品種,這樣才能掌握市場話語權。
“科創(chuàng)園致力于品種創(chuàng)新,目前有一個甜瓜品種已經在農業(yè)農村部登記了。西瓜新品種現(xiàn)在正在提交材料,這些都是屬于黃巖自己的品種?!蹦采终f。
也是去年,黃巖入選全省首批鄉(xiāng)村人才振興“四鏈”融合發(fā)展集聚區(qū),科創(chuàng)園更是其重要的著力點。這里既有茅畬鄉(xiāng)的老瓜農,也有大專院校的畢業(yè)生,還有國內頂尖的專家。
“各種不同身份的人匯聚在一起,這是個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正是有了這些力量的加入,我對這個產業(yè)充滿了信心?!蹦采终f。
新舊思想碰撞,激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牟森林的腦海中時常會冒出很多想法,“比如我會想如何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西甜瓜種植體系?還有如何打造專屬裝備,來提高我們的生產效率?”
而每當新設備上線,新品種登場,牟森林會異常興奮。
“搞農業(yè),第一個要有情懷,第二個要有興趣?!庇谀采侄?,這是份“甜蜜事業(yè)”,他很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