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免费AV网址|亚洲手机免费在线|最新av网址发布|67194成人草|在线国产视频91|一区二区无码竹菊|91国产精品综合|日本熟女综合视频|国产免费强奸视频|最近中文字幕99

南京

首頁>地方頻道>南京>要聞

為了不能忘卻的記憶

又是一年“12·13”。

凄厲的警報聲將再次響徹南京城,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和平大鐘也將再次撞響。“哭墻”前,幸存者及其后代鞠躬、獻花;馬路上,車輛停駛鳴笛,行人駐足默哀……人們以不同的方式紀念著87年前在那場浩劫中遇難的親人們、同胞們。

南京大屠殺,是我們每個中國人永遠不能忘卻的歷史。“1937.12.13”,這個滿含傷痛和血淚的日子,承載著一個民族刻骨銘心的記憶。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以立法形式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這是對死難同胞最高規(guī)格的悼念,是中華民族對苦難歷史的深刻銘記,是中國人民不忘國恥、圓夢中華的響亮宣示。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fā)生87周年。今天,2024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讓我們再次以國之名深切緬懷死難同胞,銘記山河破碎之恥,堅定奮進前行之志!

國家決定——從地方悼念到國家公祭

“為了更好地表明中國政府和人民反對戰(zhàn)爭、維護和平、捍衛(wèi)人類尊嚴的正義立場,更好地警示和教育國人……”時隔近20年,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首倡者趙龍,仍能背誦出自己當年手寫的提案內容。正是在這份提案中,他首次建議把每年12月13日定為國家公祭日。

采訪中,趙龍向記者展示了這份提案手稿影印件,提案總共5頁紙,題為《關于將每年的12月13日定為國家公祭日的建議》,49位全國政協(xié)委員聯(lián)名提案的簽名占去2頁,涉及提案內容的雖僅589個字,但字字千鈞。

趙龍的手指在紙上摩挲著,思緒回到了20年前。“2004年,我和孩子第一次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除了沉重和悲憤,也倍感困惑和震驚?!壁w龍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三大慘案遺址中,波蘭的奧斯維集中營和日本的廣島和平公園已先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但像南京大屠殺這樣的人類浩劫、中國人民歷史的大災難,卻僅僅是在地方層面進行悼念,紀念館本身也是地方性的機構,這跟國際通行做法差異很大。

“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不是一個城市的歷史。南京之悼,國人之悼;南京之痛,民族之痛?!北е@樣的想法,2005年3月9日,時任全國政協(xié)常委、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趙龍,在全國政協(xié)十屆三次會議上,首次提交了把每年12月13日定為國家公祭日的提案。沒想到,這份提案一“現(xiàn)身”,就得到委員們的熱烈響應,大家紛紛表示支持,并主動要求加入聯(lián)名,最終形成了一份49人的聯(lián)名提案。

此后,趙龍在全國政協(xié)會議召開期間,數(shù)度口頭闡述了他對設立國家公祭日的觀點。

2012年是趙龍全國政協(xié)委員任期的最后一年,在當年的全國政協(xié)會議上,他又一次提交了和國家公祭日有關的提案,即“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升格為國家紀念館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這一年,全國人大代表、民革江蘇省委副主委鄒建平在全國兩會上提交議案,提出應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祭日舉行國家公祭,再次引發(fā)熱議。

代表委員共同呼吁推動,國家公祭日入法終于在2014年有了一個圓滿的結果。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國家舉行公祭活動,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zhàn)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

“當年是出于怎樣的動力,寫下了國家公祭日的提案?”面對記者的提問,趙龍沉思片刻給出了回答:“一是出自一個中國人的良知。面對南京大屠殺慘案,我覺得應該去做一點什么,才能對得起民族、對得起自己;二是出于一名政協(xié)委員的職責。我是工作生活在南京的全國政協(xié)委員,我覺得我更有責任也更具備條件向國人呼吁、向高層進言;三是出自一種人文關懷,尊重人、尊重生命?!?/span>

從地方公祭上升為國家公祭后,南京大屠殺越來越被全世界更多的人“看見”。2015年,南京大屠殺檔案入選世界記憶名錄;2017年,加拿大安大略省將每年12月13日定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2017年,加拿大馬尼托巴省將每年12月13日定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世界力量共同紀念,以期悲劇不再重演。

“使世界永不忘記,讓國人永世銘記,正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意義所在?!壁w龍說。

地方立法——從一館到一城,從一日到一年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凄厲的防空警報,響徹南京,街邊的行人也駐足默哀,南京,仿佛凝固在這一分鐘。

默哀一分鐘,這并非只是情感和道義上的倡議,也是法規(guī)上的硬性要求。

時鐘撥回到2018年,南京市有關各方認為,有必要把許多行政行為以立法形式固化下來,比如將此前市政府倡議的“默哀一分鐘”等儀式以法規(guī)條文固化。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南京作為國家公祭活動舉行地,制定這樣一部愛國主義導向的法規(guī)非常有必要。”時任南京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姚正陸在接受采訪時說。

2018年12月13日,全國首部國家公祭地方立法《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稐l例》在促進國家公祭活動保障工作規(guī)范化、法治化方面填補了立法空白,對如何做好公祭活動保障和公祭設施的日常管理、如何劃定政府職責和公眾義務、如何關愛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如何對“精日”行為劃定“法律紅線”等,都進行了詳細規(guī)定。

在起草《條例》過程中,首先要做的是明確立法目的。是保障國家公祭那一天,還是也保障國家公祭之外的另外364天?常態(tài)性的紀念是限于紀念館一處,還是整座城市都要參與?通過反復論證,這些問題得到解決,即這部法規(guī)的主旨是“從一館到一城,從一日到一年”。這一思路也得到了省市人大的支持。

2018年5月22日,江蘇省人大代表、江蘇三法律師事務所主任孫勇和同事受南京市人大機關委托開展立法前評估并起草法規(guī)文本?!拔覀冋n題組成立后,第一件事情是先做民意調查,在全市發(fā)放了2200份民意調查函,涉及社會各界群眾?!睂O勇回憶,從社會反映看,絕大多數(shù)人贊同立法,“這也是我在起草過程中深受觸動、記憶很深刻的?!睘樵鲞M認識,立法團隊還專門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悼念死難同胞。第一次審議法規(guī)草案時,南京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也集體到紀念館舉行祭拜活動。

南京先后召開76場座談會,征求72個街道(鎮(zhèn))、227個社區(qū)(村)及基層立法聯(lián)系點意見,聽取283名市人大代表、1347名區(qū)人大代表、16000余名各界群眾等意見,收集立法建議400余條……2018年11月23日,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舉行,《條例》在會上獲全票通過。

“之后的6年時間里,從線上到線下,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對《條例》的宣傳普及工作從未中斷,相關執(zhí)法部門對歪曲南京大屠殺歷史言論、侮辱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同胞的違法行為,依法予以懲治?!笔腥舜蟪N瘯侣劙l(fā)言人、研究室負責人介紹。

6年過去了,《條例》已然成為全體南京市民的行為準則——

每年12月13日10:01,警報聲響起,江上的輪船、路上的汽車跟隨鳴笛,行人駐足就地為遇難同胞默哀一分鐘,已化為每個人的身心記憶;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一名講解員說,紀念館比原來更加肅穆,觀眾自覺著素服,保持安靜,有序參觀;居住在叢葬地附近的居民反映,每每前往叢葬地,紀念碑和其周邊道路都被打掃得十分潔凈;南京市的中小學生熟讀《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讀本》,人人知曉、人人可講南京城的那段慘痛記憶……法律支撐下的儀式感,是向歷史致敬,也是向國內外宣示:我們會銘記歷史、不忘過去,更會珍愛和平、開創(chuàng)未來。

全民守護——讓民族記憶上升為世界記憶

12月的“哭墻”前充滿淚水與哀思。12月1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現(xiàn)場,90歲的劉民生、95歲的夏淑琴、96歲的艾義英在家人攙扶下來到紀念館的遇難者名單墻前,再一次為逝去的親人送上鮮花并致以哀思。

“那段痛苦的記憶,我永遠也忘不了。”夏淑琴抹著淚水,沉浸在壓抑悲傷的情緒里無法自拔。這些年,她一次次用親身經歷,揭露戰(zhàn)爭的丑惡,“我現(xiàn)在唯一的心愿就是,日本政府親口對我說一聲‘對不起’?!?/span>

夏淑琴的外孫女夏媛是首批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這兩年,她積極參加面向中小學學生的志愿講解工作,還多次為即將出國的孩子上“行前一課”。她說:“一次次講述,不是為了讓人們記住仇恨,而是要記住歷史、守護和平?!?/span>

時間讓那些親嘗傷痛和屈辱的幸存者不斷“凋零”。截至目前,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xié)會登記在冊的在世幸存者僅存32人。

慶幸的是,一場有關記憶傳承的接力正在持續(xù)。前后已有三批共32名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接過接力棒,他們或是走進紀念館、走進校園,為觀眾和學生講述家族的故事,或是開通微博、抖音等,將歷史真相傳播給更多人。

不僅僅是幸存者后代,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也參與進來,共同傳承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記憶。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有這樣一支特殊的志愿團隊,他們由3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近400名紫金草國際志愿者組成,他們用自己的特長和語言,通過志愿講解、翻譯史料、參加國際交流活動等多種方式,向世界講述南京歷史、傳播和平之聲。

來自巴基斯坦的永強就是一名紫金草國際志愿者,目前正在東南大學讀博,“我經常帶留學生來紀念館參觀,將南京大屠殺的悲慘歷史講給他們聽。每次參加紀念館活動,也都會在微博、臉書、照片墻等社交平臺介紹南京大屠殺歷史,分享在館里的所見所聞,希望通過這些,把對和平的祈愿傳遞給更多的人。”

“今天,我們回望歷史,不是為了沉湎于苦難,而是為了以史為鑒,捍衛(wèi)當前來之不易的和平。”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有關負責人介紹,每年的“七七”“八一五”“九三”“九一八”等重要節(jié)點,紀念館都會舉行抗戰(zhàn)紀念日主題教育活動,同時會不定期舉辦紫金草主題展、抗戰(zhàn)版畫展、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面向觀眾舉辦紫金草和平講堂、歷史記憶與和平主題的文創(chuàng)設計大賽等,就是為了引導人們堅定地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中謀求自身發(fā)展,又以自身發(fā)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fā)展。

何止是紀念館,整個南京城都在不遺余力地守護和平。

2017年8月31日,國際和平城市協(xié)會(International Cities of Peace)正式通過批準南京成為世界第169個“國際和平城市”,南京也成為中國首個加入該協(xié)會的城市。國家記憶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堅持學術研究和資政建言并舉,打造了專業(yè)的學術研究陣地——《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研究》中英日法文刊,在加強基礎研究、深化民族記憶、加強國際傳播等方面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南京大學“拉貝日記與和平城市”團隊自2021年成立以來,深入挖掘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細節(jié),進行了50余場海內外訪談,匯編出版了《對話拉貝》一書,促進中德文化交流、傳播和平理念;用和平文化理念引導城市發(fā)展,南京強化相關遺址保護,召開南京和平論壇,組織開展一系列和平反戰(zhàn)主題的話劇、舞臺劇、音樂劇等文化節(jié)目……

曾因戰(zhàn)爭而蒙塵,今因和平而閃光。“和平發(fā)展,時代主題,民族復興,世代夢想。龍盤虎踞,彝訓鼎銘,繼往開來,永志不忘。”今天,2024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現(xiàn)場,青少年朗誦者飽含深情、鏗鏘有力的誦讀聲將再次回蕩在南京上空,向世界傳遞億萬國人的共同信念——以史為鑒,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景將更加光明!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025-84707368,廣告合作:025-84708755。
106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