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學衡》紀錄片片頭(視頻由遠瞻傳媒影視中心提供)
(點擊文字觀看)
1922年,一群學人相聚南京,立復興傳統(tǒng)文化之志,懷探索現(xiàn)代文明之心,創(chuàng)辦了《學衡》雜志,由此形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學派——學衡派。百年后的今天,回首先賢倔強的身影,我們會得到什么啟發(fā)?又應傳承他們何種精神?也許你會在這部《百年學衡》紀錄片中找到答案。
時值《學衡》雜志創(chuàng)刊一百周年之際,南京大學學衡研究院于5月15日主辦了“《百年學衡》紀錄片試映和學術(shù)研討會”。此次活動因受疫情影響,通過線上線下結(jié)合的方式舉行。
據(jù)悉,《百年學衡》紀錄片從醞釀至完成歷時兩年,由南京大學學衡研究院院長孫江教授發(fā)起并擔任總撰稿,南京大學校友、資深媒體人、詩人、影視編導高翔擔任總導演,同時邀請了多位學衡派后人和相關(guān)專家學者參與策劃和制作。
這部文獻紀錄片分為《昌明國粹》《融化新知》《知行合一》《誠樸雄偉》四集,呈現(xiàn)了學衡同人“昌明國粹,融化新知”這一文化理念提出的時代背景和深刻內(nèi)涵,以及學衡同人踐行“知行合一”的路徑,和他們投身現(xiàn)代中國文化和科學建設、在國破家亡的時局下堅守民族大義的歷史軌跡。
《百年學衡》紀錄片試映完畢,來自不同領(lǐng)域的專家學者展開了熱烈討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河南大學等高校的知名學者及“學衡派”的后人們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談及《百年學衡》紀錄片的拍攝宗旨,孫江表示,學衡派并不僅僅是一個學派,而是留下了一個世紀的文化、學術(shù)遺產(chǎn)。《百年學衡》即是首次以紀錄片的方式,再現(xiàn)學衡的百年歷史,傳承學衡的文化精神,并通過學衡派來重新敘述中國近代文化史、思想史。
據(jù)孫江介紹,《百年學衡》中突出了兩個重點:第一、《學衡》與《新青年》的新文化觀具有高度的互補性,正如胡適所言就是“兩個反對的朋友”,“皆兄弟也”。第二、“保守也是一種進步”,學衡派倡言的新人文主義,絕不是守舊,更不是反動。除了人文方面的貢獻,學衡派的科學精神、理科取向,在當時的中國位列最前沿。
“提起‘學衡’,一些人會聯(lián)想到‘保守’,《新青年》的對立面等等。事實并非如此。它們同樣以文化與學術(shù)救國存亡,目標是一致的,只是方法有所區(qū)別?!睂O江強調(diào)。
在白話文這個問題上,學衡派與《新青年》有過齟齬,很多人就此認為,學衡派“反對白話文”,但孫江爬梳學衡派史料后確認,這種說法并不準確,事實上,“學衡派學人反對的是粗俗的、‘不雅馴’的白話文”。
而在如何看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一問題上,學衡派堅決反對全盤否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激進主張,堅持要分清“國粹”與“國渣”,不能將“孩子”和“洗澡水”一同倒掉。也是基于此,孫江將學衡派定位為“中國文化的守護人”。
在政治混亂、社會動蕩、民生凋敝的1920年代,一代代中國知識分子嘔心瀝血,探求救亡和富強之路。然而在如何對待傳統(tǒng)文化、引進何種西方文化等問題上,當時的知識分子又有著分歧。也因此,各種社會思潮紛至沓來。
如果說“新青年”派烹調(diào)了一道“民主”、“科學”大餐,那么“學衡”派奉獻的則是一桌“示正道,明大倫”的人文盛宴。百年后我們在冷靜的歷史審視中發(fā)現(xiàn),科學與人文都只不過是自由的大樹上結(jié)出的碩果,二者是相互對立又相互緊密結(jié)合的關(guān)系。關(guān)于這一點,我們從與《學衡》一脈相承的《思想與時代》主撰張其昀的言論中不難窺見:“本刊顯然懸有一個目標,簡言之,就是‘科學時代的人文主義’?!?/p>
正如河南大學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張寶明教授所言,在《百年學衡》中,學衡派以一種堅定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一代文化史上,是“倔強的少數(shù)派”。學衡派所謂的“保守”,實際上是進步,是一種對中國特色文化的呵護,其對自身文化理念的堅守,其文化理念的高瞻遠矚,正是學衡派越來越具有穿透力、輻射力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百年學衡》中體現(xiàn)的學衡同人經(jīng)世致用、學術(shù)救國的精神,代表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共同情懷傳承至今。
據(jù)孫江介紹,學衡派學人不光以文化與學術(shù)救國,國難之際,“學衡同人無一附逆投敵,王伯沆、柳詒徵等人均是典型,這種家國情懷和個人操守令人敬佩?!彼麄冊谧钗ky時刻,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價值立場和文化追求。
“學衡派不僅屬于南京大學,也屬于與學衡派有關(guān)的學校,屬于認同學衡精神的人們。這也正是我們拍攝《百年學衡》紀錄片的初心?!睂O江強調(diào)。
《百年學衡》總導演高翔則表示,拍攝這樣一部跨越百年歷史、學術(shù)性又很強的紀錄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如何使這樣一部嚴肅的影片既能忠實地詮釋創(chuàng)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又具有較佳的觀賞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劇組成員在二次創(chuàng)作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付出了很多心血,才有今天的一個成果。影片最終能得到學界權(quán)威人士的肯定,我們對此深感欣慰?!?陳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