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成(1948-2003年),山水畫家、美術理論評論家、江蘇美術出版社編輯、江蘇書畫藝術研究會會長、江蘇省美學學會副秘書長。
認識張學成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當時我在南京第二鋼鐵廠上班,二十歲左右,一位同事(不記得是誰了)對我說,他的鄰居是個畫家,要帶我去玩。我去了,在老城南膺福街的一座平房里,看了學成的畫,極其佩服。學成較我年長,在諫壁電廠職工子弟學校教書,我們見面時談話并不多,此后卻成了朋友。學成曾示范臨摹錢松巖的《泰山頂上一青松》,成團地勾勒松針后再用清水筆一擦,墨線暈染開來厚重且富有層次,他說這叫金錢松,典型的錢老筆法。他的筆洗是一截毛竹筒,筆是中蘭竹和大白云,一狼毫一羊豪,說有這兩支筆就夠用了。學成作畫時,他的弟弟學林在一旁說,“噗噗地,好紙。”
張學成舊影
學成師從“江南丹青大隱”董伯,再拜“金陵四老”之一的錢松嵒,他在自題《雁蕩群峰圖》中寫道:“當今山水,黃翁有質,松嵒善構,可染得勢,余極誠服……”這大概就是他作畫的路徑。學成作畫且擅文,有天他將新寫的兩篇論文交我看,厚厚的一摞稿紙,一篇談中國畫的哲學意境,一篇談中國畫的線條美學,內容記不清了,印象中字很漂亮。學成還有一絕,書法左右開弓,他的左書師承大家費新我,奇正相生,形神兼?zhèn)?。又幾年,學成調入江蘇美術出版社工作,期間編輯出版了許多有價值的圖書,如《錢松巖畫集》、《錢松巖年譜》、大型畫冊《劉海粟》等,還寫了《錢松巖山水畫技法解析》出版發(fā)行。
張學成作品
學成熱心助人。他曾讓我去無錫錢松巖家與蘇州費新我家拜訪,并寫了地址和推薦信。我和張松奎(現(xiàn)中華虎鳳蝶博物館館長、南京少年宮蝴蝶博物館館長)同行,到了無錫錢松巖先生的家已是傍晚,錢老的家臨街,是老民居般的木板樓。錢老看了推薦信后客氣地說,今晚煮的稀飯怕不夠吃,又讓老伴上街買來包子,一桌圍坐,邊吃邊聊,我和松奎心中忐忑,頗拘謹。次日訪蘇州,費新我先生的住所較幽深,小巷轉彎處一扇黑漆大門,進院過天井,堂屋蠻大。同樣的費老見推薦信也熱情,就在桌旁邊談邊寫,內容都是毛澤東詩詞“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等,這是那個年代的印記?,F(xiàn)在回想向兩位老先生討教的話題全忘了,但“墨寶”仍在。
張學成舊影
學成勤奮好學。我和張松奎乘火車返寧途經(jīng)鎮(zhèn)江時,特意下車去諫壁電廠看望學成,那時電廠還在建設中,走了很遠的路才找到工地。學成和工人們住在一處很大的蘆席棚里,有幾十張雙人床,下棋的打牌的哄鬧的,極其嘈雜。我們坐在床上談話,頭頂燈影搖晃,學成的枕邊堆著許多的書,床底下大木箱里也滿滿地全是書,床旁沒有桌子,更不見畫具。當晚我們就在工棚里睡了一夜,心想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成是怎么能夠讀得進書的?估計是來了陌生人住宿要備案,學成還去向什么人告知。第二天早晨,學成陪我倆去食堂吃了早飯,似稀飯饅頭之類,他要上班,就此別過。
張學成舊影
學成和善隨緣。澳大利亞油畫展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那些年能有國外的畫展確實稀罕,學成、學林與我約好了同去觀看,還取了畫冊,記憶中的作品有“大螞蟻堆”,異域風情。觀展后到我家,或許是畫展氛圍的感染,學成興致頗高,畫風陡變,四尺對開的橫幅,崇山峻嶺,瀑布溪流,廣闊而深遠,且用了油畫般濃烈地色彩。午飯我煮了一鍋青菜豆腐三人圍著吃,學成笑著說,不容易,居然能燒出菜來。學成一度喜作金陵勝跡,在我家畫玄武湖,桃紅柳綠,畫紫金山,元氣淋漓,構圖、線條、墨色酷似錢老。學成篆刻也是好手,自用印一石兩端,看著有趣;為我治的名章醇厚亦不失靈動,當屬上品。
張學成作品
學成勞心勞力。在江蘇畫刊做編輯是要有眼力和心氣的,全國組稿,萬里挑一。某日我去編輯部看學成,他拿出當期的樣刊說:“這個人的字好啊,常熟的,書卷氣?!睒涌枚鄠€頁碼,刊有各種書體,“這個人”就是現(xiàn)在的中書協(xié)副主席言恭達,當時尚未成名,現(xiàn)在譽滿天下。做編輯是個苦差事,為他人作嫁衣裳還要爬格子、搞校對,出不得差錯。學成就是這樣的人,工作認真幾近完美。我所在報社設備更新激光照排后,曾幫畫刊做過兩期版子,學成對版式設計要求新穎,文字校對亦非常仔細,他看大樣逐字逐句審核的神情,他站在路邊夾著菲林片的模樣,我依稀還能記起。此后,我們各忙各的也就疏于走動了。
張學成舊影
一天,我接到學成夫人的電話說“學成走了”,我問到哪里去了?聽到對方的哭聲心中一驚,忽然反應過來。次日,我和范泓(文史學者,著有《雷震傳》、《黨內覺醒者》等)到馬臺街學成的家中吊唁,想學成下關諫壁電廠宿舍的家,鎖金村出版社工作后的家,我和范泓都去玩過,此刻睹物思人,唏噓不已。學成永遠地離我們而去,許多人都說他是積勞成疾,這話我相信也不相信,相信是學成畢竟年歲尚輕卻音容不再;不相信是學成此前沒有任何身體不適的消息于我。想來學成走得應是坦然、從容,這于逝者沒有痛苦,于生者其思念卻將伴著時間推移愈發(fā)顯得無奈。
馬臺街張學成書房 蘇南/攝
范泓后來回憶說,“學成鎖金村家中藏書頗豐,尤以國內名家各類畫冊為最,當時看了羨艷不已,學成則謂之:營養(yǎng)啊!學成重視與同行之間的藝術交流,對前輩人物亦是恭敬有加,學成手中收有不少在向書法大家林散老請益、交流時先生隨手寫下的紙條,先生耳疾,多以字條交談,其中不乏指點、對答、回憶、解惑……雖然是片言只語,這些紙條卻被學成悉數(shù)珍藏,可見學成潛心好學、孜孜以求的真實心態(tài)?!?我還在學成家中看過他向錢松巖老求學所得課徒,十日一水,五日一石,寸集銖累,亦被視同珍稀。想來學成著述錢松巖山水畫技法解析一書,由此受益匪淺。
張學成作品
2007年的某日下午,我打電話給學成夫人,說想為學成做一檔電視專題節(jié)目作為紀念,這已是在他去世后的第四年了。那邊告訴我,瞻園正在籌辦“紀念張學成誕辰六十周年精品畫展”。此時我才知道學成的真實年齡,之前從沒問起過。我聯(lián)系了學林,商量以畫展為由頭做片子的構想,我以為,這是一次特殊的畫展,是朋友為朋友辦的畫展,是學生為老師辦的畫展,是弟弟為哥哥辦的畫展,是妻子為丈夫辦的畫展,是女兒為父親辦的畫展,是生者為死者辦的畫展。學成在我的印象中始終是個謙謙君子,中正、質樸、平和,要說有什么缺憾就是少了點狂野與豪放,這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但這不妨礙我對學成畫作的珍愛,因為,感情色彩是會影響一個人的。
——作于2007年某日,2022年10月26日又記。
張學成求教林散之先生
附:電視專題片臺本
【音樂/字幕】
張學成(1948-2003年),山水畫家、美術理論評論家、江蘇美術出版社編輯、江蘇書畫藝術研究會會長、江蘇省美學學會副秘書長。
【片名/紀念山水畫家張學成】
張學成舊影
【旁白/瞻園畫展】
這是一次特殊的畫展,是朋友為朋友辦的畫展,是學生為老師辦的畫展,是弟弟為哥哥辦的畫展,是妻子為丈夫辦的畫展,是女兒為父親辦的畫展,是生者為死者辦的畫展。
【同期聲/畫展現(xiàn)場】
【旁白/照片資料】
四年的今天,張學成永遠地離我們而去。他走得那樣匆忙,就像他平時趕往單位工作一樣。他走得那樣倉促,以致他的許多畫稿還沒署上自己的姓名。然而,他走得又是那樣地從容,似乎只是再一次的遠行,去游歷名山大川,去探訪古跡幽境。
【同期聲/學林談學成游歷山水/體驗生活】
張學成作品
【旁白/畫作】
張學成自幼酷愛繪畫,六十年代拜民國遺老吳子懷、許公澤、董伯等人求學,得諸老親授,法度嚴謹。七十年代隨錢松巖先生習畫,得其風骨。八十年代遍訪自然,師法造化,畫風已然形成。他曾說:“當今山水,賓翁有質,松巖善構,可染得勢,我極其誠服,深有所得,畫風始有所變?!边@反映了他作畫的路徑。
【同期聲/學林談學成習畫源流】
【旁白/書籍】
張學成在繪畫上已有一定的造詣,同時,他又是一位優(yōu)秀的美術編輯。自他從工廠調進江蘇美術出版社后的二十多年間,編輯出版了大量的美術理論書籍、畫冊和系列叢書。大型畫冊《劉海粟》是他參與編輯的生前最后一部圖書。為此,他在深圳整整呆了一個月,精心地做好編輯校對工作。
【同期聲/學林談學成工作】
張學成舊影
【旁白/家庭氛圍】
張學成是一位嚴謹?shù)漠嫾?,是一位敬業(yè)的編輯,又是一位公認的實在人。誠如蕭平所言,張學成“做人實,不圓滑,不隨流;工作實,對承擔的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從不懈??;繪畫實,筆筆相加,千筆萬筆不厭其繁?!?/p>
【旁白/畫作】
張學成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對于中國山水畫的探求,對于傳統(tǒng)藝術的誠摯與熱愛,使他倍加辛勞而不悔,就像是一位虔誠的殉道者。也正因為如此,他的生命與其留下的繪畫作品才是十分有意義的。
張學成舊影
【音樂/字幕】
——蕭平:編輯工作是他賴以生存的職業(yè),史論研究是他用來丈量繪畫藝術的標尺,而繪畫才是他生命的棲身之所。
——周積寅:正是在他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及其理論研究趨于成熟,有望取得更大豐收之際,卻突然停止了畫筆,匆匆離我們而去,這是非常惋惜的。
【音樂/落幅】
編導/撰稿:蘇南
制作/播放:南京電視臺 2007年
張學成作品
張學成舊影
林散之題張學成山水畫
注:張學成舊影及作品圖片均為蘇南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