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8日是第23個中國記者節(jié)。我的學生武斌教授讓我給他們的學生寫點寄語,草成此稿;為了讓更多人分享,特意用“青橘滋味”公眾號再配圖轉發(fā)一下,以就教于讀者。
大凡能成為一個真正有作為的新聞人,我以為需要多方面的素質。比如:身體素質、人文素質、科學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理論素質、藝術素質、交際素質、生存素質……。
在這些素質里面,文化學養(yǎng)無疑是最重要的。
范曾在一次中國記協(xié)的講座中,寄語新聞工作者:有品、有志、有學、有德,“以霜雪之潔求其品,以岱宗之高求其志,以潭壑之深求其學,以大地之厚求其德”。我以為,一個人要有文化學養(yǎng),要有氣質,有精氣神,這些東西大多時候看不見。但這種看不見的東西,就是一個人的修行和素養(yǎng)。我先講一點題外話。馮友蘭剛到北京大學讀書時,有一次在走廊里偶遇一個人路過,即可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他問旁邊的路人,方知剛才路過的是校長蔡元培。這種春風拂面的感覺,就是一個人的氣場。我們今天隨便到哪所著名高校走走,即使是在清華、北大、南大、復旦、浙大這些學校,恐怕你個把月,甚至一年都很難碰到一個陌生的、讓你如沐春風的人。
2005年,錢學森感慨說,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fā)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yǎng)科學技術發(fā)明創(chuàng)造人才的模式去啊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這就是后來的“錢學森之問”。錢老同時叮囑,“大學培養(yǎng)杰出人才,要把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結合起來,學文學的要學點自然科學,學自然科學的也要學點文學藝術?!痹俸髞碛钟幸粋€陳傳席之問,“今天我們?yōu)槭裁磁囵B(yǎng)不出黃賓虹、傅抱石、潘天壽等大師?”特別像吳昌碩、齊白石,一百多年來,更是無人出其右。
新聞也是如此,我檢索了國內外一些大家,有許多著名報人和新聞人,他們并非專業(yè)出身,可后來都成了叱咤風云的人物,讓人高山仰止,我們現在很難有這樣的人。我想,這與他們的經歷與學養(yǎng)有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非專業(yè)知識在他們身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胡喬木于1946年9月1日在延安《解放日報》上發(fā)表過一篇題為《人人要學會寫新聞》的文章,他說,“我建議:我們人人要學會寫新聞?!薄罢f起來寫新聞的好處真不少?!薄靶侣勈且环N時代的科學,時代的藝術,它的發(fā)展前途正是遼闊無垠。如果人人都學會這門科學和藝術,不但對于我們的新聞工作有極大的好處,而且對于我們的全部工作乃至每個工作人員的工作品質,一定都有極大的好處。”胡喬木把新聞稱之為“時代的科學”、“時代的藝術”,這是對所有人而言。
今天學新聞的大學生,今后大都希望從事媒體工作,媒體人需要多方面的素質,尤其在當下。包括與人交往能力,體質體力能力,個人品格魅力,會采訪各類人,會寫多體裁新聞,會寫多種文體的公文等。
學養(yǎng)對一個人的成人、成才、成業(yè),尤其重要,包括一些非常有名的科學家,他們都非常重視人文素養(yǎng)和個人學養(yǎng),特別是學好語言,要先過語言關。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是通過語言完成的,記者采寫也都要通過語言,語言是最重要和最直接的交流手段,它潛移默化地深刻影響著你的認知發(fā)展。達爾文常常一連數小時閱讀莎士比亞的歷史劇和拜倫、司各特的詩篇。他酷愛文學,尤其崇拜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還親自動手寫過小說和劇本。因之,諾貝爾獎中設有文學獎項。饒有趣味的是,由醫(yī)生成為作家、詩人的也相當多。俄國的契訶夫,法國的阿拉貢,英國的濟慈,德國的沃爾夫和西班牙的巴羅哈,都當過醫(yī)生。善寫偵探推理小說的柯南道爾還是個醫(yī)學博士。我國的魯迅、郭沫若,棄醫(yī)從文并獲杰出成就的事例更是為人們所熟知。
文學愛好和文學素養(yǎng)使科學家們的筆談或言談,常常妙語連珠。諾貝爾曾寫道:“生命,那是自然付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焙喼笔窍裨娨粯拥恼Z言。甚至,連一向以善于抽象思維著稱的數學家,也并非只是滿足于抽象論證而與文學絕緣。高斯的數學著作極其簡潔、嚴謹,且平實好讀,讀者很難從中看出他是怎樣獲得這些成果的。因此,阿貝爾說:“他像一只狐貍,總是用尾巴掃平沙地上的蹤跡?!毖趴杀确Q高斯的論證是“堅硬的和凍結的……以至于人們必須首先融化它們”。高斯本人則說:“當一座精美的建筑物落成之時,不應再看見腳手架?!?/p>
相反,曾經有許多大科學家,因為不重視語言和寫作訓練,盡管他們有很重要的科研成果,但不得不遺憾地吞下苦澀之酒。比如:諾貝爾獎獲得者蘇聯(lián)著名物理學家列·達·朗道,從小天資聰穎,尤其喜愛數學,但他對文學很厭煩。有一次,語文教師布置讓每個學生都寫一篇對著名詩人普希金的詩體小說《葉甫根尼·奧涅金》中達吉婭娜的人物分析文章,朗道搜腸刮肚也只寫了一句話:“總之,我認為達吉婭娜是個討厭的女人?!碑斃实赖母赣H指責他語文成績太不像話時,他竟出人意料地爭辯說:“倘若我的語文考得的成績比及格還好的話,那才真叫人害臊呢!”正因為如此,盡管朗道在數學、物理等方面表現出非凡的智慧和超人才能,但由于寫作基礎知識差,缺乏寫作技能,一生中的大部分論文和著述,不得不靠與他人合作才得以問世。有人問朗道的合作者之一粟佛席茨,那本在全世界廣為流傳的《理論物理教程》是誰撰寫的,粟佛席茨坦城地說:準確地講,這本書雖然寫作的人是我,但構思的人卻是朗道。
19世紀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和化學家法拉第,曾對光電磁說提出過超越前人的理論,但由于他不善于寫作,論文晦澀難懂,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沒有被人注意。一直到有一個比他小40歲的麥克斯韋出現,用明快通俗的文字把他的理論闡述得清清楚楚之后,法拉第的光電磁說才被世界所公認,然而命名的卻是“麥克斯韋方程組”。
17世紀歐洲的天文觀察大師布拉赫·第谷,孜孜不倦,潛心觀察天象達30年之久,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第一手天文資料,遺憾的是他僅僅只善于觀察、記錄,而不善于思考和寫作,無法從那些成捆成箱的天文觀察資料中提煉凝結出規(guī)律。幸好到了晚年,他的一個叫開普勒的徒弟,充分利用他的珍貴資料,總結出了行星運動三定律,被公認為“星空的律師”。而現在人們知曉和記憶的是開普勒,而很少有人提及他的老師布拉赫·第谷。
曾經獲過諾貝爾獎的盧瑟福,就曾專門給剛在物理學界嶄露頭角的玻爾寫過信,語重心長地要求他在論文寫作方面苦下功夫,并以“天使般的耐心和熱情”接待玻爾,逐字逐句地與玻爾一起商定,修改他的論文,終于使玻爾的原子結構理論成為劃時代文獻,玻爾本人也因此榮獲諾貝爾獎。
新聞工作者一定要有新聞理想,熱愛這個職業(yè),為此奮斗,為此獻身。英國一位著名學者馬丁·沃克講過一句名言,“一家報紙的歷史是出版這家報紙的國家的歷史”,“一家報紙就是一個國家的文化的一部日記?!睆摹拔逅摹睍r期陳獨秀主編《新青年》,最早是1915年的《青年雜志》,后于1916年9月改為《新青年》,可以說喚醒了整整一代人。1919年7月14日毛澤東創(chuàng)辦《湘江評論》?!断娼u論》尤為重視言論,大部分文章由毛澤東親自執(zhí)筆。毛澤東甚至講過:“我要做的工作,一個是教書,一個是新聞記者。”普利策曾用這樣的話比喻記者:“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站在船頭的了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云和淺灘暗礁,及時發(fā)出警告。他不計較自身的成敗榮辱和老板的喜怒盈虧,而是為信任他的人民服務?!?/p>
優(yōu)秀的新聞作品,重要的文章,通過媒介傳播,對推動整個社會的發(fā)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范長江曾在紀念魯迅先生逝世時寫過一句話,“手無寸鐵兵百萬,力舉千鈞紙一張”。國內外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1936年7月至10月,美國記者斯諾訪問了中國工農紅軍的總部所在地陜北保安。當時為了打破國民黨的新聞封鎖,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主張,中共中央曾密電上海地下黨組織,讓他們邀請一位誠摯的西方記者和一位醫(yī)生到蘇區(qū)訪問。經宋慶齡介紹,當時急于探尋中國蘇區(qū)奧秘的斯諾成了最佳人選,同行的醫(yī)生就是后來著名的馬海德。當時,斯諾是帶了兩架照相機,24個膠卷和足夠的筆記本。他采訪了毛澤東等紅軍政要,于1936年10月12日離開保安。10月25日到北京,同年11月14日、21日,上海英文報紙《密勒氏評論報》率先發(fā)表了斯諾的《與共產黨領袖毛澤東的會見》的長篇報道,以及毛澤東頭戴八角帽的那張有名的照片。后來又有好多報紙刊登,而后斯諾在這些報道的基礎上整理為一本《紅星照耀中國》,聞名遐邇。
1950年12月中旬,魏巍與新華社的同志一起赴朝鮮戰(zhàn)俘營調查美軍戰(zhàn)俘情況,在志愿軍中他目睹了許多驚天動地的感人肺腑的事情。因此,他主動要求留下來,進行了3個月戰(zhàn)地采訪,寫成《誰是最可愛的人》。當時,人民日報社社長鄧拓看了之后十分激動,破例決定放在人民日報頭版社論位置發(fā)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報發(fā)表后,在全國人民中產生強烈反響。朱總司令看后說:“寫得好!很好!”毛主席閱后,立即指示:“印發(fā)全軍!”。誰是最可愛的人,成了志愿軍的代名詞,整整鼓舞了幾代人,即使是在今天。包括后來像胡福明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穆青的《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陳錫添的《東方風來滿眼春》,都成了那個時代的名片和符號。1992年1月19—23日,當時有關方面通知暫不報道小平同志南方講話的內容,但陳錫添想著日后能否以通訊的形式報道,留意作這方面的準備。3月22日,南方日報上一則報道使他受到啟發(fā),在社長支持下邊寫邊排。24日,一篇11000字的通訊寫成,借用李賀詩中的一句“東方風來滿眼春”作標題。3月26日,深圳特區(qū)報在一版頭條刊出,同日下午《羊城晚報》全文刊登。30號《北京日報》、《光明日報》全文轉發(fā),新華社同時播發(fā)。
應當說,像上面這些作品,普遍具有典型的時代性,對整個社會的進步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它們對后來的歷史影響,無論今天我們怎樣去評價,我以為都不會過分的。
通常講記者是無冕之王,并不是無法無天,實際上就是什么人都可以見,什么人都可以采訪,不唯上,不唯權,勇于擔當,敢于犧牲。曾有一個統(tǒng)計數據,一個社會組織對77種職業(yè)從業(yè)人員的壽命進行排名,記者平均壽命是最短的,而且每年都有好多新聞記者犧牲在第一線,全世界每年幾乎有近百位記者犧牲在他們摯愛的崗位上。
我們有不少記者,為了伸張正義而遭報復,比如光明日報駐福建記者,為了幫別人打官司,被人盯梢,往家中打黑槍,還有人甚至遭綁架。9.11事件中,新華社記者錢瑜,8:50聽到爆炸聲,馬上打開電視,然后乘電梯到5樓,8:58取照相機,9時拍照片,瞬間拍到有飛機的照片。原新華社記者郭超人,1960年3月15日隨中國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峰,在海拔6600米的冰坡上采訪,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再比如,關于尼克松水門事件的報道,就是由兩位記者扳倒了大總統(tǒng),他們不僅改變了尼克松的命運,同時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新聞人要學會思維。科學以邏輯思維,“曉之以理”見長;文學以形象思維,“動之以情”取勝。新聞兼而有之,相得益彰,既要有形象思維,靈感思維和頓悟。比如:黑土地握手紅土地,小車不倒只管推,尿里淘金,斗雞上海灘………。也要有邏輯思維、抽象思維、歸納與演繹。要學會逆思維,反彈琵笆。誠如,凡人偉事,偉人凡事就是好新聞。新聞求奇,求異,求新。
新聞人一定要是一個好的寫手,文采飛揚,才華橫溢。文采可以涵養(yǎng)人的氣象、提升人格境界、增加一個人的魅力。蘇東坡說,“吾文如萬斛泉涌,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毛澤東說,“文章須蓄勢。河出龍門,一瀉至潼關。東屈,又一瀉到銅瓦。再東北屈,一瀉斯入海。行文亦然?!焙m曾對唐德剛說過:“共產黨里白話文寫得最好的還是毛澤東!”毛主席曾不止一次說過,“我寫文章從來不叫別人代勞,有了病不能寫就用嘴說嘛!”“秘書只能找材料,如果一切都由秘書去辦,那么部長、局長就可以取消,讓秘書干?!彼鞔_要求領導同志“重要的文件不要委托二把手、三把手寫,要自己動手,或者合作起來做。”“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p>
何謂好文章,陳從周在他的《說園》中有:“萬頃之園難以緊湊,數畝之園難以寬綽。緊湊不覺其大,游無倦意,寬綽不覺局促,覽之有物,故以靜、動觀園,有縮地擴基之妙。而大膽落墨,小心收拾,更為要諦,使寬處可容走馬,密處難以藏針。”修·阿諾德說過,“新聞是匆忙的文學”?,敻覃愄亍ざ爬怪v,“新聞報道只有充滿熱情時才能變成文學作品”。蕭伯納曾在兩個不同場合說過,“新聞是文學作品的最高形式”和“文學的最高形式是悲劇”,其中韻味值得思考。
新聞寫作要學會借鑒。文學是“人學”,以人領事。新聞是“事學”,以事帶人。梁衡先生曾就文學與新聞的本質不同概括出十二點,值得細細研究學習:
一、在本質上,新聞是信息,文學是藝術。
二、在功能上,新聞是滿足人們對信息的需求:文學滿足人們對美的追求。
三、在選材上,新聞以事為主,以事帶人;文學以人為主,以人領事。有人無事不成新聞,有事無人不成文學。
四、在作品的視點上,新聞面對社會,文學面對個體的人。新聞作品的作用是社會的回響。文學通過對人心、人情的打動,審美功能而發(fā)揮社會功能。
五、在構思上,新聞要絕對真實,文學卻常用虛構。
六、在寫作過程上,新聞重采訪;文學重虛構
七、在作品形式上,新聞要求盡量淡化形式;文學則盡量強化形式,渲染效果。
八、在主客體關系上,新聞要求無我,文學講究有我 。
九、在文章風格上,新聞重直白,文學重修飾。
十、在修辭分野上,新聞屬消極修辭,文學屬積極修辭。
十一、在文章結構上,新聞力求簡明;文學則將作者思想深藏于復雜的形式之中。
十二、在審美取向上,新聞求質樸簡潔的美:文學求絢麗多彩的美。
除此,我們還要借鑒數學的方法。數學語言簡潔明快,講究結構、模型,邏輯性強。一部電視劇,那么一丁點事,就弄個幾十集。讓我們數學去搞,一個方程就解決了。
除此,還要借鑒審美的方法,主客觀統(tǒng)一,內容與形式統(tǒng)一,和諧協(xié)調統(tǒng)一。
我始終認為,新聞人是一種職業(yè),與醫(yī)生和律師差不多。因此,能力培養(yǎng)很重要。我曾給我的學生說過,除了你要學好專業(yè)知識以外,我送給他們五句話:
1、能說會道;
2、能歌善舞;
3、能書畫攝;
4、文史哲數的基礎知識,
5、執(zhí)著的新聞職業(yè)理想。
能說會道,是鍛煉你的交際能力和說話本領,能說會道是個人智慧的外化。我很贊成有人說的:
能說會道
大事——清楚地說
小事——幽默地說
急事——慢慢地說
別人的事——小心地說
開心的事——看場合說
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
沒有把握的事——謹慎地說
沒有發(fā)生的事——不要胡說
做不到的事——別亂說
傷人的事——不能說
現在的事——小心的地說………
能歌善舞,就是做人要敞亮。我以為,能歌善舞是一種個人才藝,能歌善舞是一種聯(lián)絡平臺,能歌善舞是一種交友載體,能歌善舞是一種心境外化,能歌善舞是一種陽光燦爛。
能書畫攝,就是要多才多藝?,F在有的年輕人,字寫得沒法看。字是門面,我希望一個人要寫一手好字,哪怕寫個便簽,讓人看了賞心悅目。
如果再會畫畫則更好了。我在十五六歲讀中學時,正趕上“文化大革命”,我迷上了畫畫。我家的四壁,全都是我畫的毛主席碳粉畫。我還借鑒方格放大法,在我們幾個鄰村的高墻上,畫大幅的毛主席木刻像,畫畫時好多地方需要搭架子,有幾米高。因這件事,我頗得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夸獎。我曾在1976年1月周總理去世后,在南京大學小白樓前的迎面布告欄一面墻上,畫了一幅由6張1開鉛畫紙拼接在一起的周總理遺像,好多師生在周總理遺像前留影。我1977年剛到學校黨委宣傳部時,每年學校工會和宣傳部都要舉辦春天書畫展和秋天書畫展。我向會畫油畫的老師們學習畫油畫,等畫了幾張之后,簡直入迷,有時通宵達旦。我曾專門到上海觀看一個法國十九世紀油畫展。我有十幾張油畫作品被校部機關的同事收藏,還有一張流落到法國巴黎大學一個同事的兒子那里,他重新裝裱后掛在客廳里,成了親朋好友造訪時的談資, 頗能唬一些人。
(1979年臨摹的法國十九世紀名畫:《阿圖瓦的冬夜,埃米爾·布雷東》)
(這是1978年臨摹的一副油畫的原作。我臨摹的那副作品被法國巴黎高等物理化學學院終身教授賈小平收藏。)
(2007年9月攝于降落夏威夷的飛機上)
特別是在當下新媒體的環(huán)境中,媒體人不光會攝影,還要會攝像,會出鏡,要全能型。
文史哲數的基礎知識是必須的,上面已經講過了,文是解決一個文采的問題。梁衡說,讓新聞穿上文學的衣裳。練就一手寫出好文稿的功夫,遣詞造句,抑揚頓挫,如行云流水。星云大師在揚州講學時說,“朱自清的文章寫得好的不得了, 希望揚州人要有哲學的思想;要有文學的意境;要有歷史的常識,有了文、史、哲,你再有理學、工學、醫(yī)學,如虎添翼?!?/p>
史是解決一個人的定力問題,博古通今,內外兼修。
哲是解決一個思維的問題,邏輯思維、抽象思維、歸納思維、演繹思維,都要懂一點。
數學是解決歸納、集約、解構、重構問題。清華大學出版社曾為我出版過兩版《數學文化》,頗受好評。
數學是一門原創(chuàng)學科,數學是智慧。數學與哲學同源,數學家 B.Demollins說,一個人有兩只眼睛,一只眼睛是數學,一只眼睛是哲學,“沒有數學,我們無法看透哲學的深度;沒有哲學,人們也無法看透數學的深度;而若沒有兩者, 人們就什么也看不透。”A.N.Rao說:“一個國家的科學的進步可以用它消耗的數學來度量?!倍鞲袼狗Q,數學在一門科學中應用的程度,標志著這門科學成熟的程度。培根說,數學是“通向科學大門的鑰匙”。
新聞文化是對人類生存世界、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諸多關系,特別是對人們生活樣態(tài)的一種客觀描述、報道,是一種歷史記錄,它記錄過去,訴諸未來。數學是宇宙這本大書的語言符號,數學是人類智慧的一種表現形式,數學不僅僅是對人們的生存樣態(tài)的描述,它還是認識自然,認識世界的一把尺子。世界是什么?我們都可以從數學那里得到。
另外,新聞人一定要有擔當。對新聞人來說,要突出幾個意識。一是問題意識,問題意識是一種世界觀,問題意識是一種歷史觀,問題意識是一種價值觀,問題意識是一種認識論,問題意識是一種方法論。有了問題意識,你就可以耳聰目明,善于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二是時代意識,時代意識是采寫新聞精品的入世境界。見人之未見,彰顯你的預判和眼界,走在時代前面,詮釋時代,記錄時代,謳歌時代。馬克思在1842年就說過,人們讀報是為了“到報紙上去尋找當代的精神、時代的精神”。三是擔當意識,擔當意識是采寫新聞精品的職業(yè)理想,是你的職業(yè)良心和人格操守。四是人文意識,人文意識是采寫新聞精品的職業(yè)底色。報人要有大愛、大善、大情懷,要懂大道理。五是特色意識,特色意識是采寫新聞精品的個性使然,不跟在別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趨。
王國維有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說的是專心讀書,一門心思學習。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說的是執(zhí)著如一,不改初衷。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啾M甜來,水到渠成。
寄語同學們
要敏于學習,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匯百家之長,百川學海而至于海,丘陵學山而不至于山。只有這樣,你才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堂入室,成才成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