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浙江省臺州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指導,14家國有博物館聯合展出的“丹丘墨痕——臺州歷代書畫大展”,在臺州博物館一樓和四樓臨展廳同時開展。
臺州人杰地靈,歷代文人墨客薈萃。仙居古越巖畫、路橋共和巖畫,印證了中國繪畫的萌芽發(fā)端;天臺華頂流傳著王羲之學書白云先生“永字八法”的傳說,米芾父子往來臺州,留下《云山草筆》《業(yè)鏡帖》等佳作。由古溯今,智者大師、司馬承禎、鄭虔、柯九思、蒲華、章一山等歷代高僧賢人和名宦名士在丹青中寄情寓志,讓臺州文脈薪火相傳,流傳下一批書畫珍寶。
目前,臺州市各國有博物館現有館藏書畫6000余幅,上至唐人寫經、北宋佛說預修十王生七經經畫,元周潤祖行書等,下有本世紀新作,如王伯敏、丁立人、朱道平等名家作品。
“丹丘墨痕——臺州歷代書畫大展”匯聚了該市博物館、美術館館藏文物資源,共展出從隋到明清的162件書畫和碑拓作品,匯聚了18件二級文物,77件三級文物,包括吳昌碩、陸遠、劉墉、黃賓虹等名家,“一站式”欣賞到臺州歷代名家書畫力作。
此次大展分兩期四個單元,再現臺州歷史文脈。第一期展出時間為2023年9月28日至11月12日,展出內容為“尋蹤—臺州書畫之源流鉤沉”“掇英—臺州書畫之名家名作”;第二期展出時間為2023年11月24日至2024年1月14日,展出內容為“傳續(xù)—臺州書畫之桑梓遺珠”“再現—中國名作之臺州元素”。
剛過去的這個暑假,全國各地博物館,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人流與熱情,甚至一票難求。一旦是有好展品的展覽,一定是人擠人的。這幾年,博物館的展覽,越來越貼近大眾的文化需求。
這是臺州的第一次嘗試,將14家國有博物館的藏品,一起拿出來聯展。
“臺州歷史上人物薈萃、名家輩出,書畫歷史遺存非常豐富精彩,在中國書畫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這是全市博物館首次通過聯展形式,對各地館藏書畫進行集中展示,盤活了各地資源,也帶動了館際合作,是全市文博界共同的盛會?!迸_州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局長蔡文富說。
臺州地處海隅,有著獨特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特色。
東晉時,王羲之曾向天臺白云先生學過書法,后來書法技藝大進。項容,唐代天臺畫家,善畫山水松石,開寫意潑墨水墨山水畫法之先,五代山水大家荊浩在《筆法記》中,稱其“用墨獨得玄門”。
為了豐富展覽,此次大展,還推出了明信片、折扇、環(huán)保袋等相關文創(chuàng)。
此次大展第一單元“尋蹤”,用銘文磚和碑拓的方式來溯源。展出的20余件六朝銘文磚、唐宋元時期碑之拓片中,仍可感受到臺州古代書畫藝術的筆墨痕跡,一窺臺州先人的文化稟賦。
“尋蹤”單元,能看到《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碑拓。此碑是聞名海內外的世界四大名碑之一,記載了基督教在唐代貞觀年間傳入中國及其以后100多年流傳中土的情況。
當下,民眾還能看到國清寺隋塔線雕佛像石刻的拓片,這些佛像原在國清寺入口隋塔二層內壁。1400多年前的線刻菩薩,面形圓潤,神氣盎然,身披絡腋垂瓔,頸佩寬邊項圈,正中綴一寶石。整個造像刻畫細膩,手法洗練,神態(tài)自然。
第二單元“掇英”,聯展的是臺州各地收藏的100余件明代后的書畫精品,每位作者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人,如林則徐、左宗棠、吳昌碩、陸遠、劉墉等。
陸遠,江蘇蘇州人,字靜致,活動于明末清初,善山水。因其高超的畫功,作品多為清宮所藏。陸遠的《松閣高吟圖軸》畫中虬松參天,亭閣臨水,閣內有二士高吟。山石多鉤染而少皴法,用筆硬挺,墨色秀潤,著色以青赭為主。
北宋大畫家李公麟,曾有一幅名作《劫缽圖》。這幅畫描寫的,是《寶積經》中鬼子母皈依佛的故事。后來,元代名家朱玉也臨摹了此圖,名為《揭缽圖》。這次大展上,我們能看到明代朱亶臨摹的《揭缽圖》。此圖用筆纖細之致,所畫人物、鬼怪,栩栩如生、神采飛動。人物、鬼怪本身著淺赭色,周圍襯染淡青色。整本畫卷以諸鬼揭缽救搶鬼子為中心,左如來,右鬼母,通幅不畫背景,場面頗為恢宏。
在中國歷史文化長河里,還有臺州的故事。第三單元“傳續(xù)”單元,還原了臺州歷史上有名的地方名家名品,如黃巖王棻、天臺齊召南等。逛展時,民眾可以帶著“連連看”的好奇心,去找找家鄉(xiāng)的名人名作。
這次大展最后一個單元“再現”,展現的是名家作品中的臺州元素。如王珣《伯遠帖》、展子虔《游春圖》、錢維城的《臺山瑞景圖》等,都與臺州的人和景,有著密切聯系。
聯展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臺州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將以此次展覽為基礎,編撰出版《臺州歷代書畫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