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金山老工匠深耕修復裝裱技藝40余年
“紙上手術”,讓古書畫獲新生
“修復書畫就像照料新生兒,心要細,動作要輕,睡夢里要惦記。”
“修復古書畫是在與古人對話,話對上了,畫才能修舊如舊,展現(xiàn)原來的藝術價值……”
7月的一個周末,首屆“上海工匠”、金山區(qū)非遺項目古書畫修復裝裱技藝傳承人李林根一邊看女兒李靜“修畫”,一邊時不時來個“金句”提點。
從小在父母的工作室里幫忙,李靜已經(jīng)完全掌握了修復古書畫的整套流程,手藝也不輸上一輩。然而,李林根認為女兒仍需磨礪,“這一門手藝,需要拿出理科生的冷靜沉著,又要以藝術生的感性去承接原作者的筆下氣韻,每一步操作猶如在與歲月時光對賭,只有多往上走,拿出勇氣挑戰(zhàn),才能突破境界”。
夫妻倆還在行業(yè)留守
今年67歲的李林根,與64歲的妻子李金華攜手走過40余年,修復字畫40余年。他們的對話里,關于古字畫修復的討論,也多過了柴米油鹽。
1976年,一群上海市區(qū)的藝術家來到金山區(qū)楓涇鎮(zhèn)中洪村勞動,意外挖掘出了當?shù)氐囊婚T民間藝術。從此,以灶壁畫、剪紙、藍印花布為來源的金山農(nóng)民畫,在這個村子蓬勃發(fā)展了起來。
1978年,村里開設了一家“勝利裱畫廠”,并請來上海書畫院裝裱師傅紀文元傳授技藝。當時剛剛高中畢業(yè)的李林根,是村中少有的“文化人”。他預感到,裱畫這個方向會帶給他“更廣闊的世界”。廠里干了10年,李林根在現(xiàn)代書畫裝裱的實踐里,在師父傳藝的“解惑”里,在專業(yè)書籍的學習里,打開了古字畫修復的大門。
1988年,李林根與李金華從廠里出來創(chuàng)業(yè),搬進現(xiàn)在居住的農(nóng)家小院開起了家庭作坊,主營業(yè)務是書畫裝裱,客戶大部分是來自上海市區(qū)的書畫家。
當初入廠20多位年輕人,最終只有李林根與李金華夫妻倆還在古字畫修復行業(yè)里頭,并且一路向著更高難度挑戰(zhàn)。
客戶掏出一袋霉爛的碎紙
憑著在廠里積攢下的好口碑,這家深藏在上海郊區(qū)農(nóng)村的小作坊一開張就不愁業(yè)務。
李林根說:“保守估計,一年要裱300多張書畫,天天加班做?!比欢盍指臍飧?,一心尋找“別人做不了的活”。
1992年,一名來自浦東的收藏愛好者對李林根發(fā)起了“試探”。第一份“面試題”,就讓李林根倒抽一口冷氣,客戶掏出來的哪里是畫卷,分明是一塑料袋霉爛到看不出本來面目的碎紙。據(jù)客戶說,他曾經(jīng)輾轉廣州、浙江尋找有名的修畫師挽救,沒有敢接的。李林根與妻子花了20天時間,洗去霉斑,拼補畫面,裝裱一新。當他忐忑地徐徐展開卷軸時,客戶既驚又喜,“能把畫拼回去已經(jīng)是高手了,沒想到一點補過的痕跡也看不出來”。
在夫妻倆的工作室里,有一本名叫《鴻泥印雪》的畫冊,是李金華的珍藏。上面收錄的作品,有不少是李金華修復的。當年,一家賓館收藏的書畫作品,因倉庫漏水大部分受災,原以為這批藝術品要就此湮滅,恰在此時有人提到了李林根的工作室?!皩⒔觋P,我們帶著工具住進酒店,干了近1個月。白天黑夜連軸轉地工作?!崩罱鹑A說。
因為業(yè)務來不及做,夫妻兩個只有分頭行動。其中,有一幅《春滿金山》的畫,長度超過3米,由8名當代書畫家聯(lián)合創(chuàng)作,而送到李金華面前時已經(jīng)碎成一片片,不得不用床單卷著移動。李金華用了10天時間,給了這幅畫第二次生命。
“不賺錢也要修”
為了保留字畫的歲月印記,李林根會在洗掉霉斑的同時,在邊邊角角保留一些宣紙自然氧化發(fā)黃的痕跡,就如同上好的和田籽料雕刻時要留一點點皮,作為身份認證。
被李林根的手藝折服后,不僅金山博物館負責人開始為他代言,松江、青浦、奉賢幾個區(qū)的博物館也紛紛慕名而來。
在松江博物館,李林根見到了明代書畫家董其昌的真跡。因為前一次修復效果不佳,松江博物館館長東奔西走,只為尋找一個能把畫修得“完全看不出痕跡”的師傅。李林根用他收藏的明代老紙作為修補材料,妙手回春,讓館長拿著放大鏡找了半天也看不出破綻。
“產(chǎn)于同一個時代的紙氣息是相通的,水分和墨跡在紙面上滲透行走也是均勻的,補好的畫面也能渾然天成?!崩盍指f。因而,在修復古書畫時,揭掉畫芯的底紙,他也會攢起來,關鍵時刻用上一點點,瞬間化腐朽為神奇。
還有一次,一位來自我國臺灣地區(qū)的客人專門來找李林根修畫。上一個修畫師粘貼畫芯碎片用的居然是現(xiàn)代工業(yè)化制作的膠水。而李林根用的是植物淀粉熬制的糨糊,根據(jù)書畫創(chuàng)作朝代精心調整配方,“越接近原畫所用的配方,畫面最終呈現(xiàn)的整體性越好”。
“這是一臺臺‘紙上手術’,即便透露了技術細節(jié),一般人也不知道怎么做。就算會做的,手底下沒有幾十年功夫也做不到。就算功夫到家,還需要非同尋常的心理素質才敢做。”李林根大大方方地說。
與40年前相比,這些年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工藝日趨復興,傳承環(huán)境也漸漸好起來。1992年,一名中學美術老師成了李林根的第一個徒弟,到如今已經(jīng)跟隨31年,深得師父真?zhèn)?。多年來,李林根前后共帶過10多名學藝者,目前還在從業(yè)的有四五人。
經(jīng)歷多次與古人的“對話”,面對故紙的博弈,李林根如今把這一門手藝看得十分神圣,總是帶著責任感去做?!耙姷骄哂袠O高藝術價值的殘畫就技癢,哪怕不賺錢也要修。”(黃勇娣 范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