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無用興趣辦一場正經展覽,感受年輕人獨特的興趣生態(tài)
小紅書:從“生活指南”走向“生活興趣社區(qū)”
在學士服上別滿動漫徽章,上海理工大學畢業(yè)生曹金龍為自己留下了一張具有特殊意義的畢業(yè)照?!拔腋咧袝r就對二次元文化感興趣。來上海讀書后,收集了不少吧唧(動漫徽章)?,F(xiàn)在畢業(yè)了,把這些吧唧別在學士服上,對我而言,是一份專屬的珍貴記憶。”在小紅書,曹金龍的畢業(yè)照收獲了2.4萬點贊和3000多條留言——這些看似無用的愛好,在小紅書社區(qū)里形成共鳴。
從別滿動漫徽章的學士服,到用鉤針復刻的博物館文物,甚至隨手拍下的一朵云……這些興趣背后,是小紅書用戶悅動生長的想象力,也是不少年輕人平凡生活的意義支點。
對平臺而言,小紅書正在從“生活指南”真正走向“生活興趣社區(qū)”。7月4日至7月13日,小紅書“太好了!是沒用的興趣展”在上海黃浦區(qū)淮海中路755號開展,無需預約,免費觀展。六個展區(qū)陳列了超過30種來自社區(qū)的小興趣,超過50種來自用戶的興趣作品,通過互動體驗,沉浸式感受當代年輕人獨特的興趣生態(tài)。
鼓勵不功利的興趣
今年上半年,小紅書興趣標簽已經超過2500個。除實用價值外,越來越多用戶開始以興趣為紐帶,在小紅書進行分享交流。細分的、多元化興趣圈層正在生長,再小的興趣都能在這里找到同好,進行交流。
早在大二、大三的時候,曹金龍就想著怎么去為自己拍一次不一樣的畢業(yè)照。拍完集體畢業(yè)照之后,他覺得普通畢業(yè)照缺乏特色,因此自己買了學士服,把自己之前買的所有徽章,花了三個小時,別在學士服上,又找到了動漫社的同學,請他們幫自己在校園里拍攝了一組二次元學士服畢業(yè)照。
為了打造這件獨一無二的學士服,曹金龍精心挑選了自己最喜愛的動漫和游戲元素,一共用了63個吧唧、2個金屬徽章、2個流麻磚(亞克力板拼接手工藝品)、3個貼紙,還搭配了1副假面騎士腰帶和1個《天行九歌》衛(wèi)莊棉花娃娃。這件創(chuàng)意學士服在小紅書走紅,曹金龍也很意外?!拔医洺T谛〖t書上分享一些自己制作的東西或者有趣的事,沒想到這次的分享會收到這么多的點贊和共鳴”。
曹金龍爆改的學士服并非個案。在小紅書上,“痛帽/痛學士服/簪谷學士服”相關話題曝光量超過7000萬。小紅書用戶“冰藍笑”,今年從中國地質大學博士畢業(yè),她也將熱愛融入畢業(yè)儀式,親手改造博士袍,紀念求學終點。
受二次元文化啟發(fā),她在博士服上綴滿動漫角色的周邊徽章,配色呼應紅黑學位服。她選擇的這個角色,陪伴她從初中至博士,尤其在艱難讀博階段成為她的精神力量源泉之一:實驗數(shù)據(jù)推翻重寫、論文投稿被拒瀕臨延畢時,角色“自我懷疑卻堅持”的特質支撐她度過低谷期。她還把角色寫進博士論文致謝,帶著娃娃去喜馬拉雅山脈打卡。
每天都有新鮮血液涌入小紅書,有人把畢業(yè)服改造成二次元戰(zhàn)袍,有人迷上鉤針文物復原,還有人開始收集奇特果實。這里像一座永不打烊的創(chuàng)意市集,再小的熱愛都能找到同頻共振的回響。
打造社交新大陸
小紅書正在成為年輕人探索興趣的“社交新大陸”。再腦洞大開的愛好、再天馬行空的想法都有人回應,在小紅書,年輕人會發(fā)現(xiàn):原來有一群人和我一樣。
小紅書用戶“心如童鞋”,主業(yè)是大廠算法工程師,愛好是在大自然收集果實和貝殼。從2024年開始,“心如童鞋”在小紅書上發(fā)布收藏果實的筆記,吸引了2.6萬粉絲。作為云南人,她小時就喜歡撿樹葉、果實。去年年初,她逛植物園撿到了稀奇古怪的果實后,開始在小紅書發(fā)布內容,也隨之開始系統(tǒng)地收集果實。收藏果實高度依賴人與人之間的互換互贈,果實生存各有其法,有地域性,也有季節(jié)性。在小紅書上,她認識了很多“果友”,開始發(fā)現(xiàn)更豐富的種子與果實的世界,與小紅書上的果友不斷交換果實,在群里討論果實知識,也開始學習和發(fā)布科普內容。
起初,“心如童鞋”只買了一個24格的收納盒,目標是將其填滿。隨著交換與收藏的果實越來越多,又買了一個專門收納柜,現(xiàn)在果實幾乎遍布她家里的各個角落,書架、儲物柜里都是從全國各地收集而來的果實。其中一些,是她在家附近、公司附近、植物園、旅行目的地撿來的。
還有一些果實,是通過小紅書評論區(qū)、私聊、群聊等,從小紅書“果友”那里交換或者獲贈而來——陌生的小紅書網友從新疆寄來沙漠里的沙拐棗,上海的果實博主給她寄去果實大禮包……她說:“經歷了人跟人之間一次次善意的交集,會覺得果實是一個通道,讓我和更大的世界建立起了連接”。
從手作、動漫到極限運動、學術研究,越來越多年輕人打破圈層界限,在小紅書找到歸屬感。
無用之用也是快樂
收集種子、觀察鳥類,甚至自制手辦,這些看似無用的愛好,不僅讓年輕人收獲了快樂,還讓一份來自互聯(lián)網的友情傳遞到了線下。
以觀鳥為例,這一小眾愛好正逐漸破圈——小紅書搜索量暴漲19倍,投稿主力用戶從35歲降至25歲,“手機觀鳥”量是前10年總和的3.5倍。小紅書用戶“李大碗的菜園子”說:“如果不觀鳥,我不會知道,藍歌鴝的尾巴上下?lián)u,山鹡鸰的尾巴左右搖。了解這些有什么用嗎?真的沒什么用。無用之美,也許才是真快樂”。
還有小紅書用戶“卡醬”,深耕手工設計十余年,跟著小紅書博主自學鉤針半年,創(chuàng)作博物系列鉤針作品并成為鉤針博主,開啟新的“老帶新”循環(huán)。
從大學到工作都是理工科背景的“卡醬”,也是一名在手工圈深耕十幾年的愛好者。高中時期,她受到設計創(chuàng)意類節(jié)目啟發(fā),開始嘗試做手工,甚至系統(tǒng)自學設計,改造電表箱、儲物柜、電視等家居家電用品?!翱ㄡu”有著豐富的興趣愛好,她喜歡動漫、游戲、旅游、博物,會在自己的手工設計中融入這些興趣,如自制動漫手辦,設計“霍比特人小屋電表箱”“Switch主題電視柜”等。
2024年,懷孕居家的“卡醬”在小紅書偶然刷到鉤針相關視頻,產生興趣,便開始跟著小紅書鉤針博主的視頻教程、文字圖解自學。因為喜歡博物,每次旅游必逛博物館,她在自學半年后開啟了博物系列的鉤針創(chuàng)作,目前已創(chuàng)作“四羊方尊”“秋操杯”“明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冠”等11件文物,其中最復雜的作品“鳳冠”已經超越常規(guī)鉤針材料與工藝,加入了珍珠、龍鳳配件等要素。
在小紅書跟著博主成功自學的“卡醬”,如今也成為一名鉤針博主,教更多鉤針愛好者做鉤針?!耙驗槲乙彩潜粍e人教會的。我現(xiàn)在有能力,我也想教別人”。
她在小紅書發(fā)布博物系列鉤針作品,自制作品圖解分享給粉絲、鼓勵粉絲“交作業(yè)”,在社群和私信中回答粉絲疑問,甚至會主動解答小紅書用戶發(fā)布的問題筆記。
“卡醬”因此在小紅書結識了許多博物、鉤針領域的同好,作品“鳳冠”的誕生就來自一位粉絲的提議,她還通過這一作品與粉絲成為一起聊文物、逛博物館的現(xiàn)實好朋友。
在小紅書,原來熱愛真的能連接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