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豐收時節(jié)。連日來,斜橋鎮(zhèn)富民村種植大戶宋旭賢家的近1200畝水稻陸續(xù)進入收割期,空氣中彌漫著陣陣稻香。
10月13日上午10:30,“罷工”的收割機經(jīng)過宋旭賢將近一小時的維修,再次“披掛上陣”。宋旭賢重新坐到收割機上,熟練地操作著機器前行,對田中部分倒伏水稻進行搶收,收割、脫粒、粉碎秸稈一氣呵成。他看著另外1臺收割機“分區(qū)作業(yè)”的進度,心里不免焦急:“一天只能收割30畝,看了天氣預(yù)報,最近幾天都要下雨,這一大片稻子得‘搶’。”
受臺風(fēng)“貝碧嘉”的影響,宋旭賢家的水稻倒伏面積較大,機收難度大,不僅影響收割速度,而且倒伏的秸稈極容易堵塞齒輪,讓機器時不時“罷工”。機修鉗工出身的宋旭賢是出了名的“農(nóng)機好手”,每年這個時節(jié),宋旭賢都是忙里忙外地維護各類機器運轉(zhuǎn),搶收水稻,今年,他顯得更加忙碌,除了每日常規(guī)保養(yǎng),還要及時對機器進行維修,“倒伏后,為了盡量減少損耗,我們需要盡可能貼近地面收割,這樣就增加了割到泥土的風(fēng)險,一堵泥可能機器就罷工?!彪m然農(nóng)場雇用了工人,但是因為今年的收割難度大,為了不耽誤收割進度,倒伏特別嚴重的地塊都由宋旭賢親自收割,“相對來說,我經(jīng)驗要足一點,大家配合起來,與時間賽跑。”
隨著收割機在田間“畫出”一條條直線,駕駛艙內(nèi)“倉儲已滿”的提示燈亮起。宋旭賢駕駛收割機來到田埂邊,向運糧車上卸糧。剛剛收割的水稻含水量一般在20%~25%之間,如果來不及晾曬烘干就會發(fā)芽、長霉。滿載的運糧車馬不停蹄地將水稻運送到農(nóng)場進行烘干、加工,一刻也不耽誤。宋旭賢又鉆進駕駛艙,向下一塊稻田進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