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場接受度普及度不斷攀升,但也面臨不少困難與挑戰(zhàn) ——
非遺產品如何對接新“賣”法
從春節(jié)到元宵節(jié),非遺產品不僅是節(jié)日氛圍的極佳點綴,其銷售也呈現(xiàn)出火爆態(tài)勢。近年來,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非遺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追捧,借助網絡平臺頻頻“出圈”,傳承人在傳承技藝的同時也獲得經濟收益。
然而,記者采訪中注意到,非遺相關產品仍面臨生產成本較高、知識產權保護亟待加強等諸多問題。而一些代表性傳承人積極創(chuàng)新產品款式和銷售模式,在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中不斷探索,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政府支持帶來更廣闊的舞臺
“我們在博物館的租金幾乎是免的,如果能按時到店里打卡,博物館還會給我們一定的獎勵。每年,文旅部門會帶我們出國辦展,推銷非遺產品。”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省級非遺秦淮燈彩代表性傳承人曹紅告訴記者,傳承人除了每年獲得不同的補助外,還享受各種政策優(yōu)惠。這些舉措讓秦淮燈彩等非遺技藝有了更廣闊的展示舞臺,激發(fā)了傳承人的創(chuàng)作熱情和積極性。
近年來,文旅部門積極組織各種非遺技能比賽,推動非遺傳承與發(fā)展。南京市市級非遺民間布藝代表性傳承人高瑞雷介紹,這些比賽為廣大傳承人及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和交流經驗的平臺,也激發(fā)年輕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和熱愛,使他們感受到非遺技藝的魅力。同時,媒體的報道、公眾的關注,使得非遺在更大范圍內得到傳播,提高了社會對非遺的認知和重視程度。
“政府對非遺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力度?!蹦暇└叽咎沾善放撇拷浝硇毂虃ヅe例說,國家出臺《“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guī)劃》等一系列文件,為非遺保護提供了政策保障;江蘇省近年來積極開展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以及非遺工坊等評選工作,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各級政府持續(xù)舉辦“水韻江蘇·精彩非遺”“非遺賀新春——古城過大年”等展演活動,為傳統(tǒng)項目提供展示舞臺。正是在系統(tǒng)性保護格局下,高淳陶瓷建成了“高淳陶瓷制作技藝”非遺展示館——高淳陶瓷博物館,并被評為國家級博物館,也使高淳陶瓷的品牌影響力與日俱增。
“國家對非遺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媒體的關注、傳承人的創(chuàng)新求變,使博物館的游客人數(shù)近幾年一直在增長?!蹦暇┦忻袼撞┪镳^副館長劉媛之告訴記者。館里非遺品種較多,每年都推出與時尚融合的新產品,價格大多在100元—200元之間,貼近游客的審美需求與消費能力,極大地提高了非遺產品的市場接受度和普及度,帶動傳承人收入增長。
面臨困境,成本較高傳承人少
如今,非遺傳承和發(fā)展也面臨一些困境,不少傳承者往往難以獲得充足的經濟收益。
“近幾年,非遺風箏在市場上受到量產風箏的沖擊較大。”市級非遺南京風箏代表性傳承人陳濤告訴記者。非遺南京風箏全為手工制作,傾注了匠人大量的心血,每一只都獨一無二,便宜的80元左右。然而,量產風箏憑借其規(guī)?;a和廣泛的銷售渠道,便宜的10元左右。消費者往往被低價所吸引,使非遺南京風箏的傳承與發(fā)展受到一定影響。
省絲綢協(xié)會原秘書長李鑫也表示非遺產品通常生產成本較高。比如南京云錦,由兩名專業(yè)師傅配合使用老式提花木機織造,一天只能生產5—6厘米;宋錦手工織造需要兩名熟練的織工配合操作老式織機,一天只能織約10厘米,使得其銷價也較高。市場上出現(xiàn)價格便宜一些的贗品,損害了消費者對絲綢非遺的認知,擠壓了正版非遺產品的生存空間。
在采訪中,多位傳承人告訴記者,非遺知識產權保護也是一大難題,侵權行為時有發(fā)生。傳承人花費很長時間設計出一件新品,一旦被拍成照片在網上傳播,一些銷售平臺立即就會出現(xiàn)模仿作品。一方面,傳承人沒有足夠的精力去打官司;另一方面,維權之路也困難重重。因為這些模仿者并不是完全照搬,而是會稍作改動,比如原作品是魚配一朵荷花,模仿者將魚的形狀稍作變化,把荷花改成喇叭花,可以說是防不勝防。
傳承人青黃不接,是面臨的另一個難題?!艾F(xiàn)在宣傳非遺的人很多,包括寫論文、做研究、傳播、發(fā)朋友圈等,這當然是件好事?!敝袊に嚸佬g大師、首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吳元新坦言,但真正靜下心來傳承手藝的人不多。
李鑫告訴記者,截至2023年,我省作為中國絲綢產業(yè)的重要基地,擁有多位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5—10人,省級非遺傳承人20—30人(涵蓋不同絲綢技藝),地方級及民間傳承人數(shù)百人,多為老一輩的傳承人。行業(yè)內的年輕人,基本是看熱鬧的多,真正學的人并不多。
“目前,很多年長的傳承人,他們的精力主要用于竭力將自己繼承老一輩的技藝,傳承給年輕一代,所以他們花在創(chuàng)新上的精力不會太多?!眲㈡轮硎?,“同時,他們也沒有太多精力來學習直播、視頻等現(xiàn)代傳播形式促進產品銷售。所以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他們團隊來傳承與傳播?!?/p>
“+創(chuàng)新”開辟傳承新路徑
近幾年,不少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在產品上積極創(chuàng)新,還勇于探索和創(chuàng)新銷售模式,為非遺傳承和發(fā)展開辟了新路徑。
在南京,區(qū)級非遺雕漆技藝傳承人馬智慧結合漂漆技藝制作的金陵漆扇,作為文創(chuàng)產品在市場上受到許多觀眾青睞?!捌嵘冉鼇碣u得極好,這與現(xiàn)場體驗有著極大的關系。當顧客能夠親身參與漆扇的制作過程中,感受漆藝的獨特魅力,親手為扇子添上絢麗的色彩和精致的圖案,這種沉浸式體驗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購買欲望?!瘪R智慧介紹,“體驗式銷售”在總體銷售額中占比90%左右。
“非遺的重要特色是手工制作,我們通過手工體驗獲得的收益已經超過銷售產品獲得的收益,占比80%以上?!笔屑壏沁z南京面塑代表性傳承人錢翠芳告訴記者,她與南京眾多學校、社區(qū)合作,去講授面塑文化,多年來已有上萬名學生。上課幾乎都是公益性的,僅收很少的材料費,低時每人10元。但積少成多,獲得一定的收益。
吳元新稱,幾年前“體驗式銷售”幾乎為零,現(xiàn)在已占總銷售額的50%以上;市級非遺南京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張鈞稱,去年“體驗式銷售”占總銷售額20%左右,比前年翻了一倍;市級非遺無錫精微繡代表性傳承人鮑文姬稱,去年“體驗式銷售”占總銷售額25%左右,比前年增加3倍以上。
“近幾年,非遺‘體驗式銷售’一直在增長?!笔》沁z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范萍分析說,隨著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和綜合國力增強,人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日益提升。非遺能夠為消費者提供獨特、豐富且有深度的文化體驗,滿足他們對于高品質、個性化消費的需求。同時,政府、學校舉辦的各種非遺活動,為非遺體驗式消費的持續(xù)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非遺+旅游”的深度融合也開辟了文化變現(xiàn)新路徑。徐碧偉介紹,近年來,高淳陶瓷深度參與“水韻江蘇”文旅品牌建設,打造的非遺體驗景區(qū)“國瓷小鎮(zhèn)”年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形成一個集陶瓷文化博覽、工業(yè)匠心研學、深度體驗旅游、非遺技藝動態(tài)保護于一體的全新文旅業(yè)態(tài),年均實現(xiàn)旅游收入3000萬元,發(fā)展成為中國國瓷新地標和非遺旅游新名片。
在全球文化交融的浪潮下,一些傳承人也希望開拓海外市場。非遺如何走出國門,展現(xiàn)東方美學的獨特韻味?
“我們通過構建紡織服裝數(shù)智化供應鏈平臺,正在為非遺國際化鋪設一條‘數(shù)字絲綢之路’?!笨陷诳萍紙?zhí)行總裁韓劍峰告訴記者,“該平臺深度融合AI需求預測、區(qū)塊鏈溯源認證、智能分倉調配技術、供應鏈金融、絲綢制成品與紡織服裝生命周期管理等前沿科技應用,讓非遺元素精準對接國際市場需求,從而讓中國非遺真正走向世界,促進不同文明間的相互理解與交融,在國際舞臺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