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文化廣電和旅游系統(tǒng)持續(xù)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fā)展,不斷擦亮“偉人故里、運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四張城市名片。
文化潤民心 添彩幸?;窗?/p>
強供給、優(yōu)服務……一年來,優(yōu)質文化服務直達基層普惠百姓,一攬子文化活動和惠民舉措貫穿全年,唱響了淮安文化惠民的“四季歌”,全市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實現(xiàn)新提升。
在2024淮安大運河城市非遺文化旅游節(jié)上,為期4天的惠民演出,集中展示淮安傳統(tǒng)戲曲等精彩節(jié)目,每晚吸引千余人觀看;“送戲下鄉(xiāng)”暨“四季村晚”活動全年演出361場;市圖書館、市少兒圖書館等公共閱讀場館開展各類閱讀推廣活動超2600場,累計服務讀者370余萬人次;市文化館全年開展文化活動458場次,服務群眾38.9萬人次;市美術館通過“移動美術館”開展百場基層惠民巡展,累計推出展覽109場,服務群眾10.3萬人次……全市文化場館開展各類文化惠民活動14萬余場,把文化種子撒進群眾心田。
做優(yōu)秀歷史文化的傳承者,是時代賦予的責任,也是淮安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一年來,院團改革的“淮安模式”催生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繁花盛開。大型淮海戲《蕩湖船》經國家京劇院演繹,參加2024年新年戲曲晚會,淮安戲劇作品第一次登上新年戲曲晚會的舞臺;淮海戲《回娘家》亮相文旅部主辦的“文藝中國”2024新春特別節(jié)目和“2024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jié)目中心元宵戲曲特別節(jié)目”;新編京劇《珍瓏棋局》參加省紫金文化藝術節(jié)小劇場單元,獲“最佳導演獎”等4個獎項;京劇《萬家燈火》等6個項目入選江蘇藝術基金2024年度資助項目;淮海戲小戲《哥哥的風箏》《夜深人不靜》參加“康莊之歌”江蘇省第六屆戲劇小戲小品小劇場展演;黃梅戲《郎對花姐對花》《真假新郎》獲文旅部表彰;小品《躲在樓上的老母雞》榮登2024年長三角地區(qū)暨第17屆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小品大賽金獎榜首……一臺臺精品戲曲、一部部文藝佳作從淮安走向全省、全國,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2024年,是進擊之年,亦是變革之年。在全市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基礎上,漣水縣文化藝術中心成立,整合淮安市文工團組建“淮安市淮陰區(qū)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通過改革,資源配置更加高效,演職人員安排更加合理,優(yōu)勢力量更加集中,為藝術精品創(chuàng)作提供了更好條件。
文化服務,不止于此。2024年,全市文化廣電和旅游系統(tǒng)持續(xù)辦好民生實事,建成智慧廣電鄉(xiāng)鎮(zhèn)(街道)7個;對2.4萬戶經濟薄弱地區(qū)農村低保戶給予有線電視收視維護費補貼;培育優(yōu)秀群眾文化團隊15支,輔導培訓群眾文藝骨干400人,民生實事展現(xiàn)更暖溫度。
文脈千秋續(xù) 綻放時代光彩
“運河之都”淮安,文脈悠長、底蘊深厚,積淀了豐富的歷史遺存和文化資源。一年來,我市聚焦保護與傳承,強化文化遺產活化利用,賦能文博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一個個精品特展推陳出新,一批批考古項目成果豐碩,累計逾千萬游客走進各文博場館……文物保護管理和傳承利用的高質量發(fā)展,讓文物遺產“活”起來,帶動博物之旅“熱”起來。
護文明火種,傳千秋文脈。聚焦保護利用,摸清文物“家底”,全面推進全國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復查“三普”文物點1579處,復核完成率98.7%,工作完成率在全省排名靠前;淮安區(qū)西街古閘遺址成功入選江蘇省2024年度普查重要新發(fā)現(xiàn),上報全國“四普”百大新發(fā)現(xiàn)。服務保障重點項目和經濟發(fā)展大局,推進考古前置,開展36個地塊考古勘探,完成調查勘探總面積約270萬平方米,文物資源區(qū)域評估總面積約13平方公里。淮安新路遺址考古項目成功入選江蘇2023年度十大“田野考古示范項目”,淮安大運河板閘遺址公園成功入選全國考古遺址保護展示優(yōu)秀案例,“淮安市城市考古”項目首次入選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實現(xiàn)開創(chuàng)性突破。
我市創(chuàng)新實施博物館總分館制,立足館企深度合作,探索矩陣化聯(lián)合辦展新路,淮安自然博物展、“殷墟上的漢字源頭藝術特展”、“行走的思政課——追尋周恩來的紅色足跡”研學班、淮安“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等系列活動,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淮安大地上的歷史遺存、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文物“活”起來、“火”起來,市民游客在許多場景中都能和傳統(tǒng)文化來一次美麗“邂逅”。2024年中秋假期,全市備案博物館共接待游客8.6萬人次,全年接待游客逾千萬人次。
推陳出新、活化利用、傳承發(fā)展的特色路徑,助推我市博物館事業(yè)實現(xiàn)了里程碑式突破。周恩來紀念館、淮安市博物館成功晉級國家一級博物館,漣水縣博物館晉級國家三級博物館。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市級博物館為龍頭、縣區(qū)綜合館為主體、專題館行業(yè)館為骨干、非國有館為補充,涵蓋歷史、考古、人物、自然、非遺等多種類型的特色博物館體系,博物館展覽面積較“十三五”末增長了150%。
文旅頻“出圈” 融合風帆正勁
文旅產業(yè)是具有影響力的“幸福產業(yè)”,是拉動城市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動力。2024年以來,“國潮”、市集、露營、音樂、演藝、美食……一系列的新場景、新玩法讓“嗨游淮安”頻頻“出圈”,成為淮安文旅的關鍵詞。
“2024嗨游淮安”元旦、春節(jié)文旅消費季,“歡歡喜喜過大年 嗨游淮安惠新春”路演,嗨游淮安“五一”、端午系列主題活動,“‘惠’聚金秋 嗨游淮安”文旅消費季,淮安大運河城市非遺文化旅游節(jié)……過去一年,全市文旅從供需兩端發(fā)力,推出一場又一場文旅消費盛宴,讓市民和游客大呼過癮。
這一年,淮安文旅“朋友圈”不斷擴大。我市赴上海、重慶、山東等地開展文旅推介活動,累計吸引3萬余人參加;邀請大運河沿線30個城市、東西掛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南北掛鉤遼寧鐵嶺、南京都市圈“8+2”城市的百余項國家、省、市級非遺項目齊聚里運河畔,共襄淮安大運河城市非遺文化旅游節(jié)盛會;開展“繽紛四季 嗨游淮安”新媒體行動,邀請“小黑”諸鳴等近20名“頭部旅游達人”,組織淮安文旅體驗官100余人次,發(fā)布新媒體視頻200余個,累計播放量超10億;策應“與輝同行”江蘇行,帶熱運河、西游主題文旅產品,全網播放量超6億;舉辦長三角地區(qū)暨第17屆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小品大賽,累計超560萬人次通過直播觀看大賽盛況;加強與美國、法國、日本等9個國家文旅部門交流互動,組織市文旅集團、西游集團赴日韓開展文旅推介活動,參加新華社主辦的“中法美食嘉年華”活動;組織新加坡、馬來西亞的10余家旅行商、媒體機構來淮踩線,邀請英國、意大利籍TikTok創(chuàng)作人員來淮采風,相關作品播放量近500萬。
以特色文旅大餐為核心,我市打出一系列“組合拳”,讓兼具生態(tài)美景與人文氣息的淮安,成為遠近游客品人間煙火、尋“詩和遠方”的旅游目的地。僅2024淮安大運河城市非遺文化旅游節(jié)期間,全市接待境內外游客1080.8萬人次,較上年同期增長14.6%;2024年國慶期間,納入統(tǒng)計的39家A級旅游景區(qū)和方特東方欲曉共接待游客241.25萬人次,同比增長36.79%。應對流量“熱浪”,淮安早已做好了準備,通過發(fā)放文旅消費券,打造研學旅行精品線路,不斷提升軟硬件設施和旅游接待服務水平,營造賓至如歸的旅游服務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