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從上海出發(fā)——一百年中國油畫掠影”亮相劉海粟美術館。該展首次從上海視角出發(fā),全面梳理了百年中國油畫史,向中國油畫先驅致敬。
上海是百年中國油畫的主要發(fā)祥地。1929年,在上海國貨路舉辦了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這是近代中國第一次舉辦大型美術展覽會,油畫成為重要展示內容。
“從上海出發(fā)——一百年中國油畫掠影”按歷史時間線索,分為“西畫初菁”“留學精英”“流派紛盛”“時代芳華”四個板塊,以大量珍貴原作和史料文獻,充分展示早期上海油畫引洋入土、扎根開枝的獨特歷史,體現“從上海出發(fā)”的一路風華。
展覽集中了劉海粟、徐悲鴻、顏文樑、林風眠、吳大羽、張充仁等80余位藝術家的油畫作品、實物和文獻254件/組,其中不乏張充仁《魯迅像》、徐悲鴻《康有為像》、龐薰琹《靜物》、李毅士《長恨歌畫意》等鮮少與觀眾見面的中國油畫早期佳作。
將近代西畫傳入中國的先驅人物吳法鼎的珍貴作品《海濱》也在此次展出之列,吳法鼎作品存世稀少,可考的僅四幅,此次展出可謂極其珍貴且罕見。劉海粟的《北京前門》屬于其早年高光時刻的作品,此幅作品入選著名的法國秋季藝術沙龍,也讓劉海粟一舉成名。
在展出一大批珍貴作品的基礎上,展覽深入探尋了中國油畫發(fā)展的重要節(jié)點、重要社團、重要現象,剖析藝術家的藝術成就和關系網,為觀眾進一步展示那些耳熟能詳的藝術家與上海這個中國油畫發(fā)祥地之間的緊密關聯,通過充分挖掘真實而有溫度的藝術家故事,用可親可感的藝術人生拉近展覽與觀眾間的距離。展覽還特別關注了群星璀璨的女性油畫藝術家,如丘堤、賀慕群等,通過她們的作品和故事,為觀眾傳遞女性藝術家在中國油畫發(fā)展史上不可忽視的貢獻和獨特視角。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與劉海粟美術館還將在展覽期間推出一系列“可看、可聽、可感”的公共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