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阜陽深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好傳承創(chuàng)新——
“厚家底”如何變身發(fā)展新引擎?
何為非遺?源于遙遠的“過去”,亦有當下活態(tài)“在場”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非遺的魅力源于歷史,非遺的生命力在于傳承創(chuàng)新。
安徽省非遺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安徽看非遺,南看黃山,北看阜陽”。關于非遺,阜陽到底有多少“家底”?非遺又是如何賦能經濟發(fā)展?
潁淮沃土藏著“活態(tài)寶藏”
前段時間,網紅博主李子柒的回歸,讓世界看到中國的非遺之美。人們對非遺的喜愛,不受時空的限制。
近日,2025“多彩四季”安徽非遺嘉年華第二季暨“當景區(qū)邂逅非遺”巡游表演活動在阜陽舉行,臨泉雜技、肘閣抬閣、潁上花鼓燈、阜陽剪紙、杜氏刻銅等非遺代表性項目令觀眾震撼。
“我是第一次看到肘閣抬閣,真沒想到是臨泉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原來阜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這么豐富?!备逢柺忻窭罾诟嬖V記者,他還看了界首彩陶、阜陽剪紙等。當這些經常在網上看到的文化藝術出現(xiàn)在他眼前時,他被深深驚艷。
讓人驚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阜陽有多少?
動作韻味十足、地方特色濃郁的潁上花鼓燈,展現(xiàn)農民質樸的界首彩陶,中國最古老、最稀有的舞蹈藝術之一肘閣抬閣,“嗨”出淮河兩岸的嗨子戲……這樣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阜陽共有10項。
除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阜陽還有太和清音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33項,市級代表性項目122項,省級非遺工坊7個,省級非遺傳承基地6個、市級45個。
“阜陽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孕育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备逢柺蟹俏镔|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曉燕說,臨泉縣(雜技)、阜南縣黃崗鎮(zhèn)(柳編)被評為文旅部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臨泉縣(雜技)、太和縣(書法)、界首市田營鎮(zhèn)(彩陶)、阜南縣黃崗鎮(zhèn)(柳編)被評為2021-2023年度“安徽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
傳統(tǒng)技藝“圈粉”世界
非遺記錄時代與社會變遷,也面向未來承載美好期待。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阜陽“非遺”在融合中守正創(chuàng)新,以“非遺+”新模式保持著活態(tài)與新意。
在阜陽,無論是景區(qū)還是街區(qū),游客都有機會遇見非遺。
每到周末,臨泉縣長官鎮(zhèn)非遺市集早早開市。伴隨著鏗鏘有力的鑼鼓聲,肘閣抬閣、舞龍舞獅等非遺代表性項目火熱開演,游客們不自覺地加入表演隊伍,體驗非遺帶來的樂趣。在長官雜技研學營地里,非遺與研學碰撞出新的火花。
“既能看到驚險的雜技表演,又能學到雜技知識,這樣的非遺之旅讓人難忘?!?月25日,游客黃媛媛被精彩的雜技表演震撼到。
在潁上縣八里河旅游區(qū)、管仲老街、明清苑、尤家花園等景區(qū),游客經常能與有著“東方芭蕾”之稱的潁上花鼓燈撞個滿懷?!拔覀兂B(tài)化開展非遺展演,增強游客體驗感。”潁上管子文旅集團相關工作人員說,“非遺+”讓景區(qū)越走越遠。
老手藝“煉”出新經濟
在阜陽,“非遺+”場景應用越來越多,“非遺+旅游”“非遺+研學”“非遺+演藝”等新業(yè)態(tài),為城市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氣息,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非遺之美,感受非遺的魅力。
如今,阜陽非遺不再是養(yǎng)在深閨里的技藝,在大放異彩的同時,還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生力軍。
走進阜南縣天億工藝品有限公司展廳,“藤椅”“樹葉盆”“中國風燈籠”等各式各樣的柳編工藝品讓人眼花繚亂。公司負責人高甲甲介紹,他們的柳編產品不僅銷售到北京、上海、青島等30多個國內大中城市,還出口到法國、瑞士、美國等3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阜南柳編,年出口創(chuàng)匯超5.8億美元,是阜陽出口最多的產品之一,帶動就業(yè)10萬余人。
“指尖技藝”變“指尖經濟”,傳統(tǒng)技藝變致富事業(yè),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界首彩陶年產量也近3萬件,年均經濟效益約1300萬元;臨泉雜技從業(yè)人員超過28萬人,年收入逾5億元;還有阜陽剪紙、阜陽枕頭饃、太和貢椿和方集馓子等眾多非遺代表性項目,都形成了完整的產業(yè)發(fā)展鏈條,帶動一方經濟發(fā)展。
阜陽市文化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強非遺保護傳承力度,通過“非遺+”的多效融合,實現(xiàn)非遺的高水平保護、高效能傳承、高質量發(fā)展,讓非遺成為推動阜陽經濟發(fā)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