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陽洗衣房”的設立,其實源自于長沙鎮(zhèn)四橋村里志愿者的一次次的入戶。
“冬季天氣惡劣,老人出行不便,洗床單、被套很不方便,我們起初上門幫他們洗,后來發(fā)現(xiàn)很多老人家里并沒有洗衣機,我們就帶回自己家?guī)退麄兿?。后來村里設立了洗衣房,我們就統(tǒng)一把床單被套收回來,洗好了給他們送過去,再給他們鋪上?!遍L沙鎮(zhèn)四橋村宣傳干事張陳莉介紹道,“我們盡可能幫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當我們看著老人睡在干凈的床單上,蓋著暖和的被子,覺得自己做的工作是值得的?!?/p>
翻開洗衣房的登記臺賬,密密麻麻地記錄著這個冬天清洗的名單,張陳莉表示,“我們每次收回來的被套床單都會編號,定期清洗,避免遺漏,進行消毒、清洗、晾曬。如果遇到陰天,我們就用烘干機烘干,最后統(tǒng)一送回老人手里,實行一條龍服務?!?/p>
“老百姓有需求,我們就要有所作為。”長沙鎮(zhèn)四橋村黨總支書記徐海軍說道,村里80歲以上和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及失能老人共有361人。為了進一步關心關愛老人,弘揚志愿服務精神,村里開展了各項志愿服務,其中就有開設“暖陽洗衣房”這一貼心舉措?!?022年,村里利用現(xiàn)有資源,把原有的核酸檢測亭改建成洗衣房,內(nèi)設1臺洗衣機,1臺烘干機。但是后來發(fā)現(xiàn)設備不夠用,去年我們又將村部一間屋子改造為洗衣房,新增2臺洗衣機和1臺烘干機,這樣可以洗得更快點、更多點?!?/p>
“我希望通過我的服務,幫助更多的老人?!敝驹刚呃钕冀衲?7歲,熱心公益的她,得知村里建起洗衣房后,主動加入志愿服務隊伍,不怕苦不怕累,即便是村里距離最遠的老人家,她都會騎上電瓶車,定時上門服務。“老人的兒女不在身邊,我們能陪陪也是好的。只要他們開心,我就覺得高興?!?/p>
在“暖陽洗衣房”的影響下,不少村民像李霞一樣,陸續(xù)加入志愿服務隊。100多名志愿者常年活躍在田間地頭,他們以實際行動為困難群眾解決問題,為失獨家庭,困難、留守兒童帶去關懷,為農(nóng)村孤寡老人帶去溫暖,為建檔立卡戶老年人送愛心餐,定期安排人上門洗頭理發(fā),讓老人感受到親情般的關懷。
3臺洗衣機、2臺烘干機,兩間簡單的洗衣房,一支志愿服務隊,看似只是提供了簡單的服務,卻解決了老年人生活中的難題,溫暖了村里老人的“心窩”。
徐海軍坦言,洗衣房的整體投入并不多,但是能為村里300多孤寡老人送去便利,他們還會繼續(xù)做下去。接下來,村里計劃再增加人手,為老人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在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上,做出實實在在的努力,真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