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枧系清晚期宜興制壺人,生平不詳。其制之壺明顯特點是造型新穎,奇特而有形變。他的壺文化氣息強且實用,多刻有詩文,更添書卷之氣。...
邵維新,清道光.同治年間人。制壺藝人。邵氏后人。有關(guān)他的事蹟史料記載不多。此壺身圓似球、珠鈕、柿蓋、三曲嘴、細圓把、整體以圓為主,圓潤而豐滿。壺材為老紫泥,色深暗、壺...
李志洪曾評說:“中國紫砂壺邵氏為第一大家族?!鄙凼现茐?,最早見明代第一人為邵蓋,與時大彬同齡。邵氏制壺,很早已顯規(guī)模,其家族中有邵文金、邵文銀、均為時大彬弟子,歷時五百余年...
范大生(1874-1942年),字繩武,號承甫。宜興丁蜀西望圩村人。據(jù)史料記載,范氏紫砂自明清以來名家輩出,先后涌現(xiàn)出一大批壺藝大家。其中范大生更具盛名,為一代宗師。所制之壺有“千...
“貢局”是清末外銷泰國的宜興紫砂壺上常見的款識。其類壺基本為光壺素造型簡潔,做工精巧,為當時優(yōu)秀紫砂藝人所作,具有極好的收藏價值。...
紫砂壺與人結(jié)緣成為“文人壺”是經(jīng)歷過漫長的時間之路的。最早引起文人關(guān)注紫砂壺大概要算北宋詩人梅堯臣。梅堯臣曾留下詩句:“小石冷泉留早味,紫砂新品泛春華”。當時紫砂壺...
有一年,我出國旅游,出境前途經(jīng)廣西的一座小城,順便到古玩市場轉(zhuǎn)轉(zhuǎn)。在一家專售紫砂器皿的店鋪里,無意中被一把舊壺吸引,我把玩了一會,抹去表層的灰塵,突然眼睛一亮,發(fā)現(xiàn)是一把顧景舟...
有朋友拿一把舊壺給我看,不斷追問我其壺能值多少錢?有收藏價值嗎?我一時無法回答。街面上散落了許多舊壺。吸引了許多淘壺的人。我曾也有舊壺數(shù)百把,后來都贈送給朋友了。這里...
師蠡閣為清同治,光緒年間人。制壺名人。有《刻花折腰扁壺》傳世。
邵赦大,又名權(quán)寅,清道光至光緒年間人。為清末著名制壺人。生平載入《宜興縣志》,為大彬弟子邵文金,邵文銀后人,邵氏制壺傳人。所制之壺著重水流,民間傳說“邵赦制壺,流水有音”。“...
“冰心道人”即清末民初年間紫砂大師程壽珍(1858-1939年),號“冰心道人”。宜興川埠上袁村人。師從繼父邵友廷,屬邵氏制壺傳人。其子程盤根,也隨父學藝制壺。書載:“冰心道人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