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治療如果來不及做,可以晚上再來找我。”亮堂的安徽省針灸醫(yī)院里,醫(yī)生向患者溫柔地建議。而這般“推脫”,只是因為開設了“夜間門診”的醫(yī)院,有了更體貼的就診時間線。
目前,該院多個科室設置了固定的夜間門診讓“上班族不誤工、學生黨不請假、老年人不落單”,近日,更是新增了兒科推拿夜間門診。
駐點夜間陣地,洞察市民就診“晚高峰”
工作時間從下午五點半下班,變成下午六點上班,是安徽省針灸醫(yī)院男科副主任醫(yī)師吳宗傳從2018年就開始的“微調”。當時,吳宗傳和同事們發(fā)現,白天來就診的病人多,但單次診治治療時間長,每次只能為兩到三個病人看病,導致許多患者沒“排上號”,或是趕不上就診無奈取消。
為了應對這種狀況,吳宗傳通過延長自己的下班時間來解決。但就診需求逐日增多,白天放出的門診號“難負重荷”,見狀的吳宗傳手掌一翻,往腦門一拍,在全醫(yī)院中提出了“夜間門診”的服務。“患者有需求,我們就要盡力解決,”接龍的信息一發(fā)出,許多科室便踴躍報名。
至今,醫(yī)院已經固定形成了男科、婦科、骨科、內分泌科與推拿五大夜間診室。在近日,更是新增了兒科推拿夜間門診。夜診時間則是從下午的六點到晚上的八點半,“實際上大多數醫(yī)生會忙到晚上十點半才結束。”為了照顧所有市民的夜間診療需求,諸如腦科、老年病科等科室也都亮起了自己的“夜燈”。
在門診部主任盛紅梅的描述中,目前來夜間門診的患者年齡大多在20-50歲之間,以上班族為主,“他們白天忙,只能晚上抽空來看病,或者是推拿放松一下。”目前,醫(yī)院的日均接診量穩(wěn)定保持在100人次左右。在合肥讀書的學生朱裕升白天上課沒時間,晚上空閑時就到醫(yī)院來“護理”身體,“夜間門診,給了很多患者一個就醫(yī)時間的新選擇。”
診療服務力圖“同質化”,打好夜間門診“安心牌”
“實際上,我們已經進行了‘輪班調休’。”吳宗傳告訴記者,從2018年設立夜間門診開始,醫(yī)院就開始對科室醫(yī)生的工作時間進行了重新安排。醫(yī)生之間彼此協調平衡工作量,白天黑夜分批值班,保證了全科醫(yī)生能在低壓力下,提供“白加黑”的健康保障。
即便是遇到了推拿項目時間長,患者等待過久的情況,科室也會通過增添門診醫(yī)生人數,或是安排“儲備隊伍輪換”的方式,來減緩門診壓力。
“兒科推拿設立后,不少家長也會趁著晚上的時間,帶著孩子過來調整身體。”順著盛紅梅的指引行上階梯,兒科門診室外,一名醫(yī)生正為一名兒童做全身筋骨的放松。
舒適的就診服務,在市民之間有了不錯的口碑。周一到周日白天全門診滿班,中間開設四個晚間門診,費用相同,心電圖、彩超等特殊診治服務“不停歇”,白天黑夜相同的配套診療,為患者提供了更安心的就醫(yī)保障。
該院副院長楊永暉表示,夜間門診讓患者有了更多的診療機會。呼聲高漲,盛紅梅還在考慮,或許將來會計劃讓中藥房在夜間“回歸”。
合肥在線-合新聞記者 王書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