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年夏季淮河流域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江蘇本地降水疊加上游客水影響,將有較重汛情;長江流域6月至7月上中旬有階段性汛情,江蘇出梅后降水偏少,且上游客水偏少,將出現(xiàn)階段性干旱。宿遷地處淮河水系中游、沂沭泗水系下游,需承泄上中游地區(qū)21萬平方公里的來水,是淮河、沂沭泗兩大水系的“洪水走廊”。
今年以來,宿遷市立足“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抗大旱”,創(chuàng)新物資模塊化管理、重點區(qū)域物資前置,落實“雙圈”保障機制,注重儲備差異化布局,全力提升儲備效能,確保救災物資備得足、管得住、儲得好。
一是構建標準化管理體系。秉持“平戰(zhàn)結合、智能高效、規(guī)范有序”理念,以市防汛物資儲備中心為示范標桿,全面推進防汛物資采購、倉儲、維保、調配全鏈條標準化建設,打造科學規(guī)范、運轉高效的物資管理模式。
二是深化模塊化儲備實踐。緊扣防汛搶險“針對性”“實用性”需求導向,對防汛物資儲備結構實施單元化、模塊化升級改造。按照搶險救援、排澇減災等任務類型,以及滲水、管涌等不同險情特征,分類別、分模塊規(guī)范物資存儲,有效提升物資管理精細化水平和應急調運效率,現(xiàn)已實現(xiàn)模塊化物資在險情發(fā)生后10分鐘內完成出庫,工作效率提升77.8%。
三是創(chuàng)新“雙圈”保障機制。依托現(xiàn)有防汛物資儲備布局,科學規(guī)劃應急響應圈,構建“雙圈”保障體系,以儲備點為中心,繪制30分鐘應急響應“小圈”,沿新沂河、中運河、淮沭河等主要行洪河道,布局90分鐘應急響應“大圈”,實現(xiàn)跨區(qū)域、跨流域物資快速調配,切實增強應急保障的輻射范圍和響應能力。
四是強化重點區(qū)域前置部署。針對新沂河侍嶺、七雄等6處歷史險工段,科學設置前置儲備點,足量儲備塊石、土工布等防汛搶險物資,最大限度縮短物資運輸時間,顯著提升突發(fā)險情應急處置的時效性。
五是聚焦差異化儲備布局。我市物資儲備以省市縣差別化、精準化儲備為原則,搶險類及大型器械類等基礎性物資儲備以縣區(qū)為主,市級儲備以高科技設備為主,提升搶險科技賦能,切實做到搶險物資儲備的差異性、互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