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寧波11月7日電(林波 莊源)“亞萍特別關心我,跟她聊完天后我壓抑的心情好了很多,她不僅開導我,還給我講了很多最新的殘疾人幫扶政策,給我們家庭提供了很多幫助?!奔易≌憬幉ㄊ薪眳^(qū)洪塘街道匯嘉社區(qū)的殷奶奶有一個因先天性腦部疾病導致智力殘疾的孫子,多年家庭重擔壓在老兩口身上,在她心中,張亞萍的出現(xiàn)給她的家庭送上了一縷光。
張亞萍是亞萍愛心服務工作室的負責人。近日,她在當?shù)厣鐓^(qū)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再次走進殷奶奶家,以“嘮家常”的方式幫助她紓解情緒,了解家庭困難,給予適當?shù)拈_導和指引。
像這樣入戶殘疾人家庭進行心理疏導的舉動,張亞萍已經(jīng)堅持了15年之久。
“患有精神障礙,對親人的心理和身體會造成雙重創(chuàng)傷。他們經(jīng)歷過的,我也都經(jīng)歷過,所以與他們溝通時,我能感同身受,產(chǎn)生共情。”張亞萍說,看似簡單的聊天對話,卻是精神障礙者及其親人走出陰霾重拾生活信心的關鍵一步。
2007年,49歲的張亞萍進入寧波市精神殘疾人及親友協(xié)會,開始了長達15年的公益愛心幫扶工作。
作為一位腦癱孩子的母親,張亞萍顯得格外堅強,她說,“我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態(tài)調(diào)整好,才能更好地照顧家人,把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傳遞給其他正在遭遇困境的家庭?!?/p>
十五年如一日,張亞萍不記得自己幫助過多少人,只要幫扶對象有需要,她都會第一時間去對接入戶、耐心傾聽、悉心疏導,為幫扶對象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一次兩次的談心是不夠的,打開心結是一件循序漸進的事情,對每一戶家庭,我都會定期多次走訪,直到他們擺脫陰霾、重回社會?!睆垇喥嫉穆曇糨p緩,眼神卻堅定。
2021年,在寧波市殘聯(lián)和洪塘街道的共同支持下,亞萍愛心服務工作室正式成立,為有需求的殘疾人及家屬提供心理疏導、陪聊等公益性服務。
就這樣,助人者與受助者多了一處系統(tǒng)化、穩(wěn)定化、社會化的溝通平臺,對殘疾人的愛心服務范圍得以進一步拓寬,社區(qū)、醫(yī)院專家、社會愛心人士、志愿者廣泛加入,也壯大了愛心幫扶力量。
平時,該工作室會依托社區(qū)和陽光家園開展豐富的活動,戶外露營、手工課、假日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各類活動的開展讓精神障礙者和他們的家人敞開心扉,感受生活的溫度。
現(xiàn)如今,“談心”已然成了張亞萍生活的一部分,15年的堅持,也讓她成了照進殘疾人家庭里的一縷陽光。
心理疏導與政策解讀,是張亞萍每次入戶走訪必須要做的兩件事。
由于許多精神障礙家庭的生活相對閉塞、跟外界較為脫節(jié),對相關幫扶政策不了解,感受不到社會溫暖,最終惡性循環(huán),生活越來越壓抑。
張亞萍每次入戶走訪的時候,都會詢問殘疾人家屬的生活近況,在哪些方面需要幫助。
在張亞萍看來,每一個入戶對象都是朋友,“只要他們心安了,生活也就順了?!?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wǎng)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