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江蘇省召開新聞發(fā)布會,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相關負責人就日前正式印發(fā)實施的《江蘇省加強基礎研究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及有關政策措施出臺的背景、考慮和部署等作相關介紹和解讀。重點包括布局了18個重點領域、部署了18項主要任務、提出了20條支持政策。
江蘇省科技廳廳長徐光輝會上介紹,近年來,江蘇省每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量、國撥經費數額,均居全國省份第一。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入選者人次、全球“高被引科學家”(由科睿唯安科學信息研究所基于Web of Science數據庫的引文數據分析制定,遴選全球高校、研究機構和商業(yè)組織中對所在研究領域具有重大和廣泛影響的頂尖科學人才,2023年江蘇省114人,居全國第二)入選人次,均占全國1/10。“十三五”以來累計牽頭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14項,5項成果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行動方案》編制過程中,在目標設置、方向布局、任務組織、政策激勵上,力求突出體系化設計、系統(tǒng)化布局,下好“先手棋”,打好“組合拳”,力爭在若干重要前沿科技方向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上保持全國領先。
《行動方案》明確了2025年基礎研究發(fā)展的“12345”目標,即高起點、高水平推進蘇州實驗室建設;省級財政基礎研究投入、基礎研究投入占全社會研發(fā)投入比重較“十三五”末實現“兩個倍增”;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入選者每年達30位左右;進入全球前1‰學科力爭超過40個;國家基礎科學中心等重大平臺力爭達到50個,高水平構建起基礎研究體系化能力。到2030年,江蘇省基礎研究整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基礎研究經費占R&D經費比重達到8%左右,若干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到2035年,基礎研究經費占R&D經費比重達到9%左右,有力支撐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達到世界創(chuàng)新型國家和地區(qū)前列水平。
關于《行動方案》的具體部署,徐光輝重點給大家介紹一組數字——“1820”,即布局了18個重點領域、部署了18項主要任務、提出了20條支持政策。
布局18個重點領域。聚焦戰(zhàn)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推進戰(zhàn)略性新材料、集成電路、量子科技、腦科學與類腦智能、人工智能等5個領域原創(chuàng)研究,作為育成未來產業(yè)、培育戰(zhàn)略競爭優(yōu)勢的優(yōu)先方向。重點圍繞數學及其應用、物態(tài)調控、催化科學、生命體精準設計、宇宙演化與深地深海等5個領域,加快先導性探索性重大科技突破。堅持應用牽引、突破瓶頸,從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和產業(yè)安全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凝練科學問題,重點圍繞核心算法與未來計算、未來網絡通信、新能源與儲能等8個領域。
部署18項主要任務?!缎袆臃桨浮窂牧鶄€方面部署了18項任務。一是建強高層次基礎研究隊伍。加強基礎研究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人才。提出要大力培養(yǎng)使用戰(zhàn)略科學家和頂尖人才,造就“青年百人”拔尖隊伍,精準引培卓越科研人才。二是構筑高能級基礎研究支撐平臺。打造以實驗室為引領的戰(zhàn)略科技力量,全力服務保障蘇州實驗室建設,設立“應用基礎研究特區(qū)”,打造全球材料創(chuàng)新高地。在物理、數學領域支持建設省基礎科學中心,預研一批應用型基礎研究中心,打造我國相關基礎前沿領域的學術高峰。三是強化高水平大學基礎研究主力軍作用。提出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yǎng)體系。四是建立基礎研究多元化投入機制。當前,需要集中政府、市場、社會等各方力量,共同支持基礎研究。提出加大財政資金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與國家自然基金委按3:1比例共同出資設立聯合基金,安排資金1.2億元,吸引和集聚全國優(yōu)勢科研力量,助力江蘇原始創(chuàng)新。五是提高基礎研究國際化水平。六是塑造高品質創(chuàng)新生態(tài)。為科研成果轉化提供原型制造、性能測試、二次開發(fā)、中試熟化等驗證服務,提出要加快布局一批概念驗證中心。
出臺20條政策措施。出臺《行動方案》的同時,省科技廳還聯合12個部門印發(fā)了《支持基礎研究高質量發(fā)展的政策措施》,從“應用基礎研究特區(qū)”、人才引培、財稅金融、科研管理四個方面提出20條有一定突破力度的政策,著力破解科研方向與國家需求銜接緊密度不高、跨學科跨學院組建科研團隊較難、評價激勵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激發(fā)基礎研究活力動力。(忽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