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錫城,大街小巷干凈整潔,志愿服務溫暖民心,道德模范引領風尚,文明創(chuàng)建熱潮涌動……這些年,一個個清晰可見的文明投影和落腳點,不斷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今年是我市創(chuàng)成全國文明城市十周年,著力“為民”,著眼“文明”,著重推動“人”與“城”共生進步,我市高質量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同發(fā)展,以十年磨一劍的耐力和決心持續(xù)刷新城市“文明底色”,推動“太湖明珠”奮力實現從“文明高地”向“文明高峰”的躍升。
向上向善匯聚“滿城新風”
從回顧近代民族工商業(yè)發(fā)展史,到探尋人文經濟學的“無錫路徑”,一場場形式新、接地氣、聚人氣的“理小響學習時”系列短視頻為年輕人了解無錫、愛上無錫搭建舞臺,更在全市黨員干部群眾中匯聚起團結奮斗的強大力量。
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我市開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集中宣講112場,舉辦各類大講堂和主題宣講活動1萬余場,持續(xù)擦亮“錫引力·新思享——太湖講習所”等品牌,制作360余部作品,瀏覽量高達8000萬。
從一個榜樣到好人輩出,一城文明好人正引領滿城文明新風。前不久,帶領“繆家軍”義務救火近千場的跛腳“拼命三郎”繆梅清獲推參選全國道德模范,徐啟原、崔慧然等4人列入江蘇省道德模范擬表彰人選,宋樂、龔宜玲、殷斐然上榜2024年度“中國好人”……十年來,我市新增省級以上道德模范24人(組)、“中國好人”65人(組)、“江蘇好人”203人(組),在全社會掀起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風。
常態(tài)長效點亮“文明之光”
“在線等文化夜校開班。”“馬上安排!”21日,由新吳區(qū)文明辦自主開發(fā)的“文小明心愿單”文明實踐點單平臺一經上線,就吸引眾多網民的點贊收藏。
于文明沃土上根植城市,讓文明活水流淌城市“心田”,文明,正悄無聲息地“妝點”錫城。依托127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文明家門口”“春風行動”“七彩的夏日”“溫暖秋冬”等主題鮮明、內涵豐富的文明實踐活動在錫城源源不斷地掀起文明之風。
來自浙江、安徽、江蘇的非遺項目和農副產品展銷在一場文明集市“同臺”呈現,讓附近的村民深感和“鄰居們”更親密了些。去年8月,宜興太華鎮(zhèn)聯合來自浙江、安徽的“好鄰居”,共同舉辦“點亮夜空”文明實踐惠民夜集。探索跨區(qū)域協同機制,開展文明實踐互鑒合作,十年來,聚焦移風易俗,我市與蘇州聯合打造“錫虞澄張”簡愛婚禮共同體,踐行婚事新辦、婚事簡辦新風尚,還成立全市首個區(qū)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專項基金,募集資金30余萬元,孵化出“我在宜川有棵樹”蘇陜協作等特色項目。
文明治理解鎖“民心密碼”
文明的力量,可以溫暖一顆心,更能造就一座城。
“節(jié)假日出門游玩最怕人擠人,車難停。春節(jié)期間來錫游玩,熱情指引的志愿者和免費泊車位讓我印象深刻。”在某社交平臺上,網友八爪魚正熱情地向網友推介無錫,他感覺無錫不僅“甜甜的”更“暖暖的”。
“我們小區(qū)環(huán)境好、服務好、生活品質高,每天散步都覺得賞心悅目。”家住梁溪區(qū)廣益街道金科觀庭小區(qū)的劉阿姨點贊道。近年來,該小區(qū)“置頂”百姓需求,合力破解電梯安全管理不到位、便民公共服務不完善、小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被破壞等難題,小區(qū)品質實現了質的飛躍。
“走出家門,城市綠道將綠地、公園‘串珠成鏈’,以前‘灰頭土臉’的背街小巷如今時常能‘轉角遇到美’,成為城市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作為一名新無錫人,市民程先生為生活在這座綠美城市而自豪。
讓生活更美好,讓人民更幸福,這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景,也是無錫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的主旋律。這十年,無錫的文明治理讓“一處美”變“處處美”,讓“環(huán)境美”變“生活美”,讓“外在美”變“內涵美”。陽山村、丁蜀鎮(zhèn)、無錫海關等全國文明村鎮(zhèn)、全國文明單位接連涌現,小區(qū)垃圾不再亂丟亂放、環(huán)境衛(wèi)生“牛皮癬”銷聲匿跡、太湖水質持續(xù)向好、“文化大餐”送到居民家門口……每一次提質升級帶來的口碑效應,都換回了群眾真心實意的褒獎,打開了百姓信任的“心門”。
創(chuàng)城十年,文明無錫答卷精彩紛呈,與城市發(fā)展相輔相成,與百姓福祉息息相關,與美好生活同頻共振,文明的源頭活水正與高質量發(fā)展的無錫一起奔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