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加速了國際格局和秩序的演變,新形勢下中歐關系如何定位、走向何方,受到各方高度關注。本周一,中國、歐盟及輪值主席國德國領導人以視頻形式舉行會晤。這是中歐領導人時隔3個月再次進行的戰(zhàn)略溝通,為中歐提升戰(zhàn)略合作水平注入了新的政治動力。日前,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大使在歐洲當地智庫歐洲政策中心舉辦的“中歐關系的前景與挑戰(zhàn)”研討會上,全面介紹了此次領導人會晤的成果,并就如何落實雙方共識、推進未來中歐關系發(fā)展提出建議。
張明大使表示,總的看,此次領導人會晤取得了重要成果,發(fā)出了深化中歐合作、在后疫情時代打造更具世界影響力的全面伙伴關系的積極信號。習近平主席表示“這是一次坦誠、富有成果的會晤”;默克爾總理、馮德萊恩主席稱會晤“坦誠、開放且具有建設性”;米歇爾主席則表示“會晤顯示中歐關系更進了一步”。
對于此次會晤對中歐關系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張明大使表示,一是增進了政治互信。中歐雙方都主張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礎上加強接觸交往、保持對話溝通;都主張深化開放合作,反對隔絕脫鉤;都主張維護多邊主義,反對單邊行徑。二是深化了互利合作。雙方宣布正式簽署《中歐地理標志協定》,首批兩百個地理標志將被納入保護范圍,這意味著中歐貿易在向更高水平邁進。雙方重申要加快投資協定談判,實現年內完成談判的目標,推動合作提質升級,助力疫情后世界經濟復蘇,共同維護開放的貿易和投資環(huán)境。雙方還同意建立環(huán)境與氣候高層對話、數字領域高層對話,打造中歐綠色合作伙伴、數字合作伙伴關系,進一步拓展中歐合作的維度。三是規(guī)劃了前進方向。會晤明確了下階段發(fā)展中歐關系的優(yōu)先領域:中歐要共同抗擊疫情,加強抗疫物資供應、疫苗和藥物研發(fā)等方面合作,支持世界衛(wèi)生組織,積極開展對非三方抗疫合作。中歐要攜手恢復經濟,加強宏觀政策協調,有序恢復人員往來,便利貨物流通,維護中歐和全球產業(yè)鏈供應鏈穩(wěn)定。中歐要捍衛(wèi)公平正義,維護國際秩序和自由貿易制度,就國際和地區(qū)熱點問題加強溝通協調,將多邊主義落到實處。雙方還同意繼續(xù)就《中歐合作2025戰(zhàn)略規(guī)劃》保持溝通,盡早確定未來五年中歐對話合作的藍圖和框架。
對于如何有效落實此次會晤雙方領導人達成的共識,妥善應對中歐關系中的復雜因素,將挑戰(zhàn)轉化為機遇,張明大使給出了建議:第一,要堅持正確的相互認知。中方始終視歐盟為全面戰(zhàn)略伙伴,本著最大的善意和誠意發(fā)展對歐關系。我們希望歐方也能以客觀、理性、開放的態(tài)度看待中國的發(fā)展,避免從意識形態(tài)或地緣博弈的角度來審視中歐互動,更不要誤讀中國的戰(zhàn)略意圖。隨著中歐關系涉及的面越多、越深入,就越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不同看法乃至分歧。關鍵是要求同存異,不因個別分歧而忽視廣泛共識,不讓整體合作受制于局部分歧。第二,要保持合作的互利開放。深化中歐合作不是權宜之計,而是互利共贏的戰(zhàn)略選擇。以經貿為例,盡管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中歐貿易額仍同比增長2.2%,達到2756億歐元,對華貿易在歐盟對外貿易中的比重上升至15.6%。我們更應積極有為,不斷開拓新的合作領域。雙方可以用好綠色、數字高層對話機制,在這兩個富有潛力的前沿領域,探索技術、標準、規(guī)則等各個層面的對接。更重要的,是要為雙方市場主體創(chuàng)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制度和市場環(huán)境。第三,要秉持開闊的國際視野。中歐作為世界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主張什么、反對什么、合作什么,具有世界意義。中歐應當攜起手來,共同捍衛(wèi)國際社會絕大多數成員所珍視的各項原則,堅持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推動政治解決國際和地區(qū)熱點問題。中歐也應當攜起手來,真心誠意地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例如支持醫(yī)療系統(tǒng)薄弱的國家加強能力建設,以便他們今后能夠更好地低于傳染性疾病的沖擊;在充分尊重非洲國家意愿基礎上,積極開展對非三方合作,幫助他們突破基礎設施、人才、資金等發(fā)展瓶頸。中方已經就開展三方合作向歐方提出了具體設想,我們也期待有關合作能夠盡快落地,早日造福有關國家人民,并在合作中進一步增強中歐關系的戰(zhàn)略性和全球意義。
張明大使表示,在后疫情時代,一個更加穩(wěn)健成熟、邁向更高水平的中歐關系,對雙方乃至全球的繁榮穩(wěn)定都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愿與歐方攜手努力,落實好領導人達成的共識,積極推進各項重要政治和經貿議程,把中歐關系提升到更高水平。”(記者 鄭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