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諺稱,“二十五,磨豆腐”。春節(jié)臨近,家家戶戶都忙著備年貨,豆腐是市民過年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菜。
2月4日,農(nóng)歷小年,合肥新站高新區(qū)大眾路旁的老夏豆腐坊飄來濃濃豆香。走進這家遠近聞名的豆腐坊,200多平方米的廠房內(nèi)干干凈凈,四個裝豆腦的陶瓷大缸熱氣騰騰,兩個灶臺里柴火噼啪作響,灶上的大鍋香味四溢,坊內(nèi)一派忙碌。
在當(dāng)?shù)兀崞鹄舷募业亩垢?,十里八鄉(xiāng)的居民無不豎起大拇指。老夏豆腐坊的主人袁德紅今年54歲,從父輩手上接下了這個招牌,認真做了多年豆腐。每天凌晨3點,袁德紅和妻子就起床,將泡好的黃豆碾磨成漿,隨后兌水過濾,再用大鍋煮成豆?jié){,隨后加石膏粉凝固形成豆腐腦,再放入豆腐槽壓制成型,經(jīng)過這一整套手工工序后,完成整個豆腐的制作。
等到凌晨4點多,袁德紅就開著家中的小貨車,開始將做好的幾百斤豆腐和千張、豆干等豆制品,拉到集市上去賣。
“快過年了,很多老客戶都提前好幾天預(yù)訂,甚至還有不少外地的客戶;這些天,每天我們都要做2000多斤豆腐?!痹录t的妻子一邊說著,一邊把豆腐腦舀出來放入木質(zhì)模具,用布鋪蓋好,再壓住,數(shù)小時后,豆腐便可成型了。
“老板娘,給我把豆腐稱一下,店里的食客都等著我們中午上招牌菜‘紅燒磨店豆腐’呢!”上午9點多,市區(qū)兩家酒樓的采購負責(zé)人都將貨車開到豆腐坊門口,現(xiàn)場購買新鮮的豆腐。
“顧客都反映他家的豆制品很好吃,最重要的就是純手工制作。我在他家買了快20年豆腐,非常信賴他家的品質(zhì)。”其中一位姓梁的負責(zé)人告訴記者,同行中有幾十家飯店每天都會按時來這里采購豆腐。
長長一溜的木質(zhì)豆腐槽上,老板娘端起一板壓好的豆腐,迅速翻板后,輕輕揭開紗布,潔白鮮嫩的豆腐新鮮出爐。三兩下的功夫,她就稱重包裝好,交給了客戶?!按蠹叶枷矚g吃我家的豆腐,集市上的攤位,每天上午不到11點就全賣完了?!?/p>
“我們家做豆腐是祖?zhèn)鞯氖炙?,用的是最原始的手工工藝,最天然的材料,雖然賺的是辛苦錢,但要給大家做良心菜。”袁德紅笑著說。(孔芳芳 蘇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