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莊里山、遠眺太湖水,充分汲取地域稟賦,擁山抱水,延續(xù)南京大學鼓樓校區(qū)敦厚雄偉的建筑整體風格。近日,南京大學蘇州校區(qū)(西區(qū))項目建設進展顯著,在無人機鏡頭下各單體建筑已然成型,恢弘大氣。
目前,西區(qū)學生生活綜合體內(nèi)裝完成,正在進行智能化安裝;文體中心、北大樓主體結構施工完成,正在進行外裝收尾、內(nèi)裝施工;科研綜合體一二三四,公共教學樓,圖書館、公共科研平臺、一食堂、二食堂、運營服務綜合體主體結構施工完成,正在進行內(nèi)、外裝施工。
北大樓
青磚墻面、歇山頂……作為傳承蘇州當?shù)匚拿}、保留南大歷史記憶的北大樓建筑風貌群,正在進行外裝收尾、內(nèi)裝施工。
據(jù)介紹,南京大學蘇州校區(qū)的北大樓建筑風貌群汲取“誠樸雄偉,勵學敦行”之南大精神、延續(xù)南京大學鼓樓校區(qū)空間軸線關系;建筑色彩傳承老南大“灰”“紅”色彩基底。為平衡與消解北大樓的古典形象、體量與新校園的現(xiàn)代建筑在風貌與尺度的差異,建設方順應山形走勢,將北大樓及其南面廣場整體抬高,使北大樓在校園主要道路、軸線都能被“觀望”。抬高后的北大樓及廣場成為莊里山的景觀延續(xù),在融合與對比之中,古典形象的北大樓成為新校園中承載場地記憶的圖景,也成為新校區(qū)的精神核心。
值得一提的是,北大樓建筑風貌群采用面向未來、回歸自然的綠色建筑設計理念,通過優(yōu)化建筑布局、采用高性能圍護結構系統(tǒng)、可再生能源建筑一體化等技術集成應用,已取得綠色建筑三星級預評價認證,并正在申報LEED金級。
文體中心
大跨度的鋼結構屋面、波光粼粼的外立面、空間交錯的交通流線……文體中心的設計處處彰顯曲線之美,不僅空間感十足,更將自然采光及通風發(fā)揮到極致。
文體中心項目總建筑面積約6萬平方米,由藝術中心、體育中心、游泳館和1層地下室組成,項目以文體方舟的風帆為設計靈感,蘊意對南大學子寄予殷切的期盼。在建設過程中,該建筑組團設計延續(xù)了蘇州傳統(tǒng)建筑的空間布局,借鑒古建筑設計中蘊含的科學智慧,通過綜合統(tǒng)籌設計,滿足了通風、采光、遮陽等多樣化需求,打造出一座綠色低碳的文體中心。其中,游泳館、3000人體育館、大學生活動中心均設置了自然采光,力求通過自然光影鐫刻文體中心各個空間。
目前,項目主體已全面施工完成,正在進行裝飾裝修施工,宛如一艘即將揚帆起航的巨輪。
圖書館
在建設中,以圖書館為中心,通過對蘇州園林和院落的研究探索,將公共科研平臺有序分散在四周,形成“一核四翼”的空間布局,并在室內(nèi)、室外同時打通圖書館與生化、物理科研平臺之間的聯(lián)系,促進校級學科交流。
除了展現(xiàn)面向未來辦學理念的建筑形態(tài)外,圖書館組團的建設還融合蘇州園林特色的空間環(huán)境,通過不同尺度的庭院串聯(lián)、視線通廊組織以及連廊的布置,打造具有園林感的室外空間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豐富舒適的室外活動場所。
在低碳建筑技術應用方面,充分利用自然通風與采光,采用高保溫隔熱性能的圍護結構,并通過減少冷熱橋、提升氣密性設計,有效地降低建筑能源需求;此外還充分利用屋面空間而置太陽能光伏系統(tǒng),提升可再生能源率,是名副其實的“超低能耗建筑”。
目前,圖書館二次結構已收尾,正在進行幕墻安裝、水電安裝和精裝修施工。
南京大學蘇州校區(qū)在項目建設中積極引入智能化技術,推廣綠色建筑技術,在工程管理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堅持探索與應用,獲得省市區(qū)多項榮譽,主要包括:東區(qū)各標段榮獲2024年蘇州高新區(qū)“獅山杯”優(yōu)質(zhì)工程獎;東區(qū)項目榮獲2024年度江蘇省海綿城市示范項目;西區(qū)文體中心項目榮獲第五屆工程建設行業(yè)BIM大賽一類成果;學生生活綜合體項目榮獲第八屆建設工程BIM大賽三類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