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誰來管孩子,是不少家長面臨的難題。
日前,由共青團宿遷市委、宿遷市民政局、宿遷市教育局共同主辦的2024年宿遷市“愛心暑托班”正式開班,這一舉措實打實解決了不少家庭的后顧之憂。
暑期是孩子的“放飛季”,特別是對于雙職工家庭來說,會陷入“一邊忙工作,一邊照看孩子”的兩難處境,想讓家里長輩帶孩子,卻又擔心老人無法輔導孩子學習。此外,暑期極易發(fā)生燒傷、溺水、交通意外等安全事故,再加上缺乏父母陪伴,孩子可能會產(chǎn)生心理健康問題,可以說,暑期“看護難”“教育難”“陪伴難”已經(jīng)成為壓在家長心頭的“三座大山”。
作為一項暖心的民生實事,今年宿遷的“愛心暑托班”面向暑期看護有困難的家庭,特別是6至14周歲城鄉(xiāng)困境未成年人、農村留守兒童、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開展為期不少于28天的托管服務,提供課業(yè)輔導、愛國主義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樣化服務,讓孩子們的暑假更快樂、更安全。
“愛心暑托班”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育服務模式,在解決暑期孩子托管問題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依然面臨挑戰(zhàn)。
暑期是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豐富知識的最佳時間段。能否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內容,影響著暑期托管服務的成色和吸引力。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我市結合學生實際,從開設書法、繪畫、圍棋等公益課程,到組織親子閱讀、制作手工藝品、參加集體游戲等益智活動,再到去博物館、紅色教育基地等地參觀研學,感受非遺魅力、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多元的教育方式可以讓學生們拓寬視野、增長見識。
將暑期托管服務開展好,還需要解決好師資、經(jīng)費來源等問題。在這方面,成都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成都以“團干+社工+志愿者”模式,解決師資方面的困難,以社區(qū)、學校、企業(yè)等為單位,提供學習活動場所,開放圖書館、閱覽室、功能室、體育館,整合各類社會教育資源,因地制宜開展暑期托管服務,形成了多方參與的教育共同體,提高了教育資源的利用率,也為教育公平提供了更多可能。
愛心暑托班是一件好事、實事,也理應成為各地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一部分。各地各相關部門還是應主動承擔擴充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內容的職責,并不斷探索提高假期托管服務質量,降低家庭教育成本,促進教育公平,化解教育焦慮,減輕學生負擔。(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