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6月26日訊(記者 蔣欣如)6月24日至25日,浙江全省全過程人民民主人大基層實踐經驗交流會召開。會上強調,要“深化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工作,探索建立縣鄉(xiāng)人大閉會期間民生微實事立辦制度”。
要說清楚民生微實事立辦這一概念,先要了解一個關鍵詞:票決制。
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是浙江民主實踐的一張“金名片”。每年初召開的市、縣(市、區(qū))、鄉(xiāng)鎮(zhèn)人代會上,人大代表一人一票,選出當年本級政府民生實事項目。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像是老舊小區(qū)加裝電梯、增設托育機構、打造醫(yī)保同城通辦等,都是這么定下來的。事情定下來后,由代表全程監(jiān)督,確保實事辦成、辦好。
通過引入人大代表這一關鍵變量,票決制使得民生實事在項目征集、決議、監(jiān)督、評價等諸多環(huán)節(jié)中,都能體現(xiàn)人民的意志,進一步推進民生實事從“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轉變。時至今日,這一制度也走出浙江,在全國落地生根。
有了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為何還要再推行民生微實事立辦制度?其實,從民生實事到民生微實事,一字之差,卻大有講究。
人大代表和群眾聯(lián)系緊密,提出的建議也緊貼民生,但政府資金資源有限,不可能件件都列入民生實事項目。此外,閉會期間代表們收集到的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如果等到來年開會再定就太晚了。
民生微實事,就是回應這些需求而產生的。具體來說,微實事就是那些縣鄉(xiāng)人大閉會期間,人民群眾關注度高、受益面廣、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且未納入年度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的小事、急事、難事。
微實事項目線索從民情民意中產生,由縣級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鄉(xiāng)鎮(zhèn)人大主席團或人大街道工委)根據需要視情況安排審議。審議通過后,微實事將交政府快速處理,人大還會對立辦情況開展相應監(jiān)督。各地在實踐中,遇到特殊需求時,也會加急辦理。
不難看出,微實事具有資金需求少、實施周期短、落地見效快等特點,從時間、項目層級和數(shù)量上,對民生實事項目起到了有力補充作用。
目前,各地在探索縣鄉(xiāng)人大閉會期間民生微實事立辦制度,部分地區(qū)已有專門的實施意見和管理辦法,厘清了一些關鍵問題,涌現(xiàn)了一批經驗做法。
比如微實事民情民意的來源渠道問題。遍布全省、覆蓋線上線下的代表聯(lián)絡站就是很好的平臺載體。部分地方還會在人員密集的地區(qū),或是在外賣員、快遞員等新就業(yè)群體所在站點設立民情觀察點,便于發(fā)現(xiàn)問題。
要列入微實事項目,不僅要群眾反映強烈,也需要實地調研論證。比如瑞安市為了完善安陽街道望江菜市場提升改造,就多次組織代表深入攤位商戶、周邊居民,從“小訴求”“小抱怨”中確定了環(huán)境衛(wèi)生長效維護、交通秩序優(yōu)化等方面的200多條具體建議,也讓后續(xù)改造更順暢。
花小錢辦大事,多少錢算小錢、錢從哪里來?德清縣提出,民生微實事經費原則上不超過5萬元。資金來源上,強調“財政保障+依靠市場”,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確無資金來源時,再由財政統(tǒng)籌保障。嘉興市秀洲區(qū)則規(guī)定微實事單個項目原則上不超過10萬元,并形成“政府引導+村社主體+社會參與”的多元資金籌集機制。
民生微實事辦理要突出“立辦”。目前看來,各地普遍以一個季度為微實事辦理周期,大部分要求3個月內辦結,顯著快于民生實事項目一年的辦理周期。
要辦好小而急的項目,必須要有快而準的模式。
長興縣要求,每一個立項的微實事項目都要有明確的責任主體和辦理路徑,同時,要由相關領域的專業(yè)代表、民情觀察員領銜,開展針對性監(jiān)督。借助這支“特攻隊”,2024年以來,長興全縣超過九成鄉(xiāng)、村級層面的微實事項目在2個月內辦結。
除了辦成實事,微實事立辦過程中,也有不少意外之喜。江山市發(fā)現(xiàn),代表尤其是基層代表的履職積極性明顯提高了。這也會推動代表們在之后的履職中發(fā)現(xiàn)更多好線索,提出更多好建議。
目前,縣鄉(xiāng)人大閉會期間民生微實事立辦制度還處在探索階段。距離進一步明確民生微實事范圍、各方責任、工作環(huán)節(jié),形成具體制度,仍需要更多的實踐經驗。同時,通過微實事立辦,總結本地區(qū)民生領域存在的普遍性、一般性問題,將民生“一件事”上升為“一類事”,及時轉化為民生實事項目或民生工程項目,也是各地人大需要思考的問題。
無論如何,從民生實事到微實事,都是一種民主政治的積極進步。這意味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變得更加生動、具體,“民呼我為”的顆粒度也在逐漸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