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1日)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夏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時間最長的一天,也是世界長頸鹿日。近年來,長頸鹿在野外的種群數(shù)量持續(xù)下降,由長頸鹿保護基金會創(chuàng)立的世界長頸鹿日,目的是為了讓公眾關注這些長脖子的動物。關于長頸鹿,你了解多少呢?
人類宇航服靈感來源于長頸鹿的緊致皮膚
長頸鹿是陸地上最高的動物,也是常常被“兩腳獸”稱作為腿以上全是脖子的“網紅”動物,除了大家熟知的傲人的身高、修長的脖子,和超級大長腿,長頸鹿還擁有令人羨慕的“緊致皮膚”。
要知道,長頸鹿個子高,只靠強健的心臟來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huán)是遠遠不夠的。于是在大自然的漫長進化中,長頸鹿的腿部皮膚便尤其緊繃,四肢的血液在這樣的高壓力下流向上半身,就不會發(fā)生類似頭部缺血之類的問題了??茖W家們通過研究相關的原理,研制出了戰(zhàn)斗機飛行員的“抗荷服”和宇航員的“宇航服”,也是長頸鹿在人類仿生學上的不小貢獻。
上海動物園長頸鹿家族日益壯大
野外的長頸鹿一般以樹葉為食,尤其喜愛金合歡樹葉。而在上海動物園,飼養(yǎng)員會按季給長頸鹿們準備新鮮的女貞樹葉、桑樹葉和榆樹葉。為了盡可能模擬長頸鹿的野外采食環(huán)境,還原長頸鹿野外自然覓食狀態(tài),每天飼養(yǎng)員都會將新鮮采集的樹枝高高掛起。長頸鹿的動物園“菜譜”種類非常豐富,除了苜蓿草、蘇丹草和黑麥草以外,還會搭配上各類瓜果蔬菜,南瓜、香蕉、胡蘿卜、蒜苗,還有窩窩頭,都是它們喜愛的食物。
雖然展區(qū)環(huán)境無法與開闊的非洲相比,有限的場地讓長頸鹿的生活難免有些單調,但鏟屎官大開的腦洞似乎可以彌補不少。舊水管、舊水桶、舊竹筒、舊輪胎,增加新奇體驗,提高取食難度,讓長頸鹿邊吃邊玩。
長頸鹿妊娠期長達14個月左右,每一只小長頸鹿的誕生都十分可貴,每年都會有長頸鹿幼崽在上海動物園誕生、成長。上海動物園的長頸鹿,經過幾代飼養(yǎng)員的不懈努力,已成功建立起了相對穩(wěn)定的種群。去年,上海動物園一共迎來了3位長頸鹿“小朋友”。長頸鹿寶寶們長大成鹿后,便會按照種群管理的要求,通過動物交換,去往全國各地的動物園,在那里成家立業(yè),它們中不少都已經升級做爸爸媽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