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京發(fā)布第5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報告顯示,“十四五”期間,我國互聯網建設成就顯著,截至2025年6月,網民規(guī)模達11.2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9.7%,這組數據映照出信息洪流向前奔涌的強勁勢頭。在這個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大流量”時代,澎湃更多“正能量”已成為時代賦予億萬網民的共同使命。
信息基礎建設日益夯實,為流量奔涌蓄能。近年來,新型信息基礎建設進一步提速擴容,互聯網資源持續(xù)豐富,越來越多人通過智能設備接入網絡,共同繪就了“數字中國”的繁榮景象。如今,455萬個5G基站遍布神州大地,串聯起“村村通寬帶、鄉(xiāng)鄉(xiāng)通5G”的普惠網絡,行政村通5G比例已超90%;IPv6地址、萬兆光網試點數量有序攀升,移動用戶上網流量連續(xù)6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截至6月,我國域名總數已達3262萬個。與此同時,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從技術突破到應用場景實現了全方位進步。譬如今年上半年上線的DeepSeek,在20天不到的時間內就擁有超3000萬名活躍用戶,成為全球用戶增速最快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這份“硬實力”為11.23億網民暢游數字海洋形成了堅實托舉。
民生依舊是“數字中國”的溫暖底色。11.23億網民中有1.61億銀發(fā)網民,農村網民規(guī)模達3.22億人,從數字變遷中得以窺見,愈來愈多的角落正在被互聯網暖流浸潤,也看到了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生動注腳。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fā)展“銀發(fā)經濟”,老年群體52.0%的互聯網普及率,是推動銀發(fā)群體深度共享信息化的發(fā)展成果,也是“銀發(fā)經濟”轉化為切實數字紅利的鮮明寫照;農村互聯網普及率提升至69.2%的跨越則是縣域經濟活力的彰顯,鄉(xiāng)村游預訂量激增52%、快遞進村業(yè)務占比達三成、生活服務訂單增長42.1%……互聯網的普及為農村居民的幸福生活開拓了新路徑??梢哉f,流量不再局限于枯燥的代碼和數據,而是賦能經濟發(fā)展、點亮萬家燈火、實現鄉(xiāng)村振興的溫暖力量,涌動著最動人的民生情懷。
激濁揚清,方能守護好億萬網民的精神家園?!熬W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tài)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tài)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睘闋I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huán)境,各單位、各部門聯合出手整治網絡亂象,7300多家網站被關閉、5430余萬條違法不良信息被清除、680余萬個違規(guī)賬號被處置、346款生成式AI服務完成備案……與此同時,作為“億萬分之一”的我們,也應該牢固樹立文明上網的觀念,在“慢一拍,忍幾秒”中涵養(yǎng)理性判斷的能力,堅持做文明上網的踐行者、正能量的傳播者,傳遞更多有溫度、有深度、有力量的故事,匯聚起營造正能量滿滿、主旋律高昂的網絡生態(tài)的磅礴偉力,為網絡文明建設注入更多真善美力量。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11.23億這個數字巨大,需要每一位網民手拉手、心連心,做到文明用網、文明上網、文明護網,讓“大流量”始終澎湃“正能量”。
供稿:東雙溝鎮(zhèn)(張敏)
原標題:《洪聲E評 | 讓“大流量”始終澎湃“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