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培養(yǎng)未成年人尊崇法律、學習法律、運用法律的良好習慣,海門區(qū)堅持在校園、社會、司法、網絡等四個領域持續(xù)發(fā)力,為孩子們的美好童年撐好法治“保護傘”。
撐好“防風傘”,遠離校園“不正之風”
組織法官、檢察官、法治副校長、“五老”法治教育宣講團等普法群體前往各學校開展“春季校園普法行”“守護青少年 向校園欺凌說不”等法治宣傳教育講座,結合校園欺凌、性侵害等案件,向學生講解校園欺凌、性侵害等不法行為的危害和處理辦法,引導青少年自覺抵制違反法律的行為。
將法治教育融入學校的日常教育中,運用晨會課、班會課等定期舉辦法治主題班會、法治演講比賽、法律知識競賽、制作法治格言和法治小報、法治主題黑板報等活動,讓青少年深入了解法律知識,積極表達自身對法律的認識和感受,教育學生在學校要遵守法律法規(guī)和校規(guī)校紀,做到“知法律于心 守法律于行”。
撐好“遮陽傘”,隔絕校外“炎炎烈日”
鼓勵村居、社區(qū)突出法治文化主題特色,整合各類資源,創(chuàng)建法治圖書角、普法教育室等活動場所,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七彩夏日”“繽紛冬日”親子活動,通過看一部法治教育影片、讀一本法治書籍、聽一場普法講座、來一場法律知識搶答競賽的形式,提升家長與孩子的法律意識和法治思維。
充分發(fā)揮法治文化陣地作用,推進全區(qū)法治文化陣地的建設升級。在實現法治文化陣地全覆蓋的基礎上,不斷推動村級法治文化陣地提檔升級優(yōu)化,實現法治文化陣地“村村有、村村優(yōu)”,著力培育一批主題鮮明、內涵豐富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為青少年提供豐富的法律教育資源和實踐平臺,讓他們擺脫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
撐好“擋雨傘”,擋住違法“傾盆大雨”
策劃法院開放日、檢察開放日活動,安排未成年人進行庭審觀摩,參觀海門法院政治忠誠教育館、禁毒法治教育基地等,并結合身邊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為學生們科普盜竊、打架、敲詐勒索、尋釁滋事、故意傷害等違法行為知識,“全方位”“零距離”“沉浸式”感受司法的權威和法律的尊嚴。
開展“我是小法官”等模擬法庭活動,安排學生們扮演法官、檢察官、辯護人、被告人、法警等角色,生動演繹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等庭審環(huán)節(jié),并在庭審后就相關法律和程序問題進行解答說明,讓孩子們在生動實踐中提高分析判斷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海門中專代表隊在第六屆江蘇省青少年模擬法庭大賽中斬獲一等獎。
撐好“自動傘”,守護網安“無微不至”
制作網絡普法優(yōu)秀短視頻,利用信息技術課和社團課,以“文明網絡·伴我成長”為主題創(chuàng)作短視頻作品。新教育小學《警惕網絡詐騙》網絡普法作品榮獲南通市一等獎。長江路小學教師自制短劇“開學第一課——教孩子預防網絡欺凌”等在學生中引起“圍觀”,實現“小短劇”演繹“大普法”。
利用學校公眾號、家長群、各鄉(xiāng)村村居微信群組等平臺,定期向家長和青少年推送網絡安全微課程、網絡安全法律法規(guī)和網絡安全教育視頻,為學生、家長定制“法治套餐”和在線普法咨詢服務,組織學生完成相應學段的在線學習、練習與綜合評價,讓未成年人隨時隨地都能聽到“法治之聲”,營造清朗網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