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匡民 朱蕓玫
“逸夫教學樓”,簡稱“逸夫樓”,是由香港電影大王、邵氏影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邵逸夫先生捐款建造的建筑物。從1985年開始,邵逸夫在中國大陸地區(qū)持續(xù)捐資辦學。至今,逸夫教學樓范圍遍及中國大江南北的大學、小學等學堂。
在港城,一幢幢無聲的逸夫樓安靜地走過長長短短的歲月,發(fā)揮著它們無法替代的作用,它們改變著學校的樣貌,也為“改變和希望”帶來契機,并幫助它們轉化為現實。
隨著昨日凌晨邵逸夫先生逝世消息的傳出,港城的逸夫樓再次走進公眾視野?;貞?ldquo;逸夫樓”的修建,人們不約而同地給出了同樣的評價:它們不僅僅是一座座建筑物,鋼筋水泥里還澆筑著一個傳奇人物滿懷善意、不遺余力、熱衷于祖國教育的“逸夫精神”,這樣的大愛與胸懷將永遠被人們頌揚、銘記。
昨日,經多方聯(lián)系,記者了解國我市部分逸夫樓的建成及使用情況。“逸夫樓”歷經歲月洗禮越發(fā)顯得可愛。
海州高級中學:
逸夫樓 海中學子勵志之樓
此時是午后三點多鐘。
古老的海州城內高級中學校園內。
一幢樓靜靜地臥在那兒。門口有一座古樸的亭子佇立,兩口碧水悠悠的魚池,有紅錦魚兒在靜靜游弋,一道長廊曲折著通向兩邊,長廊上爬滿了粗壯如虬的紫藤。平視而去,這幢樓掩映在一片古木竹林之中;仰望間,樓宇巍峨,籠在冬雨飄忽的天空。
門楣上三個字有些斑駁,卻紅得醒目:逸夫樓。
周艷的初中、高中都是在這所校園里讀的書,大學畢業(yè)后又分配回母校教書,后來又到校辦公室工作,從主任干到副校長,又干到現在的校長。關于逸夫樓,她如此道來,如數家珍。
海州高級中學逸夫樓于1995年10月20日開工,1996年6月5日竣工,總建筑面積3580平方米,總投資350萬元人民幣。這幢樓施工精細,曾被連云港市民推薦為1997年全市十佳工程之一。這也是當時市區(qū)中學中唯一一幢逸夫樓。至今保存原貌,絲毫未改。
逸夫樓啟用時是作為圖書信息中心專用樓,這在上世紀90年代末是全省領先的一座圖書館。時光飛逝,隨著辦學規(guī)模的擴大,以及2000年新的殷氏圖書館的啟用,從2001年開始,學校對逸夫樓進行了部分改造,一樓和二樓一半依然作為圖書資料庫,剩余空間則作為高三畢業(yè)班的教學樓。
周艷校長神情莊重地說,18個班即將畢業(yè)迎接高考的海中學子,在高三新學年準時涌入逸夫樓,之前還舉行了一個莊嚴的入樓宣誓儀式,奮發(fā)圖強,勤奮讀書,向高考沖刺,向人生一個更高的目標沖刺。海中學子以入讀逸夫樓為榮,也以此為勵志。事實是,從逸夫樓里,海州高級中學走出了五、六位全市高考狀元。
下課的鈴聲響了,逸夫樓一下子喧鬧起來。
逸夫仙逝,逸夫樓惠澤永存,逸夫精神生生不息。
解放路小學:
在專業(yè)的教室里上課 感覺真好
時光回到2001年8月前,解放路小學還沒有遷入海連中路17號時,這所學校的一切教學管理活動都在現匯金廣場的校園舊址里進行,平房里陰暗潮濕,更不敢想在專業(yè)教室里上素質教育課了。回憶往事,已經退休的李老師感觸很深。
上世紀90年代初,受益于邵逸夫基金50萬港幣的捐助,加上地方財政支持,解放路小學老校區(qū)里又迎來了一個簇新的大個子朋友——逸夫樓。白色大樓拔地而起,孩子們?yōu)閷W校舊貌換新顏的改變而歡呼,這棟用于綜合素質教育的大樓肩負起它的新使命——為孩子提供專業(yè)的素質教育場所,舞蹈室、自然實驗室、語音教室、計算機房,統(tǒng)統(tǒng)都有了新家。
灌南縣逸夫特殊教育學校:
翻天覆地的變化 始自逸夫樓建設
創(chuàng)建于1989年的灌南縣聾啞學校,在2004年迎來了學校發(fā)展史上的春天。這一年,邵逸夫基金出資50萬港幣,配合地方財政,征地13畝,建新校區(qū),并隨之更名為灌南逸夫特殊教育學校。
新校區(qū)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700平方米,現有1800平方米逸夫樓一幢,620平方米的學生宿舍樓一幢,280平方米的學生餐廳、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學校配有微機室、語訓室、美工室、縫紉室等專用教室。美麗且富有生機的新校園,處處充滿人文氣息。
2006年5月學校整體搬遷時,校長王中雷由衷感慨:“逸夫工程帶來改變的契機,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邵逸夫先生的善舉值得灌南縣逸夫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永遠銘記。”
贛榆縣青口鎮(zhèn)中心小學:
逸夫樓 孩子們成長的樂土
2006年5月,“邵逸夫基金”40萬元人民幣的捐款到位,加上地方配套資金的財政支持,造價200萬元、建筑面積3045平方米的逸夫樓在隆隆的挖掘機聲中開工建設了!該樓建成后,極大改善了學校的辦公和活動場地條件,除了行政用途外,“村學校少年宮”的各項活動也在這里蓬勃開展起來:學生社團活動、微格教室、電子書包室、微機室、書法活動室、舞蹈房……
在這幢緣起于慈善的樓里,鄉(xiāng)村的孩子們同樣享受著配套設施齊全的現代化教育,他們感受近在咫尺的網絡世界、揮舞手臂跳躍學習、手持毛筆體驗書法魅力,多彩活動的開展讓靜靜佇立的逸夫樓充滿生機。
“邵逸夫先生作為一名偉大的慈善家,他不僅僅為我們修建逸夫樓提供資金、創(chuàng)造契機,更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全校師生將永遠銘記他的大愛精神并將其傳承發(fā)揚。”該校校長王聿松接受采訪時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