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之際,在中國美術館的展覽大廳,其中有一幅潘高鵬先生創(chuàng)作的《金陵不夜城》格外引人注目。當我們凝視著《金陵不夜城》,夜幕下的金陵城高樓林立,看到的不僅是燈火輝煌中照映著流光溢彩的繁榮景象,現(xiàn)代感的都市氣息更是撲面而來。
《金陵不夜城》不僅展現(xiàn)了新時代南京如夢似幻的夜景魅力,更隱喻了這座英雄城市的抗戰(zhàn)精神和復興贊歌。那呈現(xiàn)的一座座金碧輝煌的樓宇,猶如一座座屹立于天地之間的英雄的豐碑,令人無比動容與震撼。無疑,《金陵不夜城》體現(xiàn)了潘高鵬先生深厚的家國情懷,而家國情懷正是人類共有的一種樸素情感與普世價值。
潘高鵬先生是位多面又多變的丹青妙手,其筆墨線條極具張力且富有彈性,尤其擅于用色表達,色彩語言絢爛而熱烈、鮮明而獨特。梵高也擅長用色,特別將色彩表現(xiàn)發(fā)揮到極致。有時我在想,他們倆個對于色彩運用似乎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感覺和執(zhí)念。潘高鵬先生雖然身處金陵,但其繪畫和新金陵畫派并無多少關聯(lián)?;蛟S,我們就從《金陵不夜城》和《水鄉(xiāng)印象》中就能看出很多端倪。潘高鵬先生堅持衰年變法,另辟蹊徑,盡管現(xiàn)在已入耄耋之年,依然獨自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開拓和審視著自我的美學路徑與價值取向。由此可以從中窺見潘高鵬先生對于藝術創(chuàng)作的認知體系和生命態(tài)度。
而我作為潘高鵬藝術館的館長,自然對潘高鵬先生的繪畫藝術有著更多的了解與關注。2016年潘高鵬先生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時,《金陵不夜城》和《水鄉(xiāng)印象》同時被中國美術館收藏。記得2021年“建黨100周年館藏作品展”,吳為山館長通知《金陵不夜城》在中國美術館的藏寶閣展出,我和潘高鵬先生已經買好了去北京的高鐵票,后來由于疫情管控而未能成行,心留遺憾。還有上次入選2019年“偉大歷程 壯麗畫卷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美術作品展”。而這一次入選“人民必勝——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館館藏十幾萬件書畫藝術精品,《金陵不夜城》能夠從藏品如云中脫穎而出,能夠三次參與國家級重要大展,可見其獨特而非凡的藝術魅力。那么,我來說說其中可能的主要原因:
先說《金陵不夜城》題材的時代性,南京又稱金陵,是江蘇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國舉足輕重的經濟文化重鎮(zhèn),擁有2500多年建城史,以“六都古都”和“十朝都會”聞名于世。在過往的100年中,南京這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曾經遭受過日本軍國主義無以復加的戰(zhàn)爭創(chuàng)傷與深重苦難,這是人類文明史上極其黑暗的一頁,更是不能忘卻的歷史。如今,南京邁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將歷史積淀與現(xiàn)代活力完美融合。南京所承載的殷切期望和引領作用不言而喻。
再說《金陵不夜城》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清代畫家石濤曾言,“筆墨當隨時代?!迸烁啭i先生深諳此道。他將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中的深遠視角構圖并將散點透視與西方的焦點透視空間組合,以寫意的筆墨語言深度融合點線面的表現(xiàn)技法,采用明亮的跳躍的黃色來表現(xiàn)滿城的萬家燈火,溫馨而溫暖,搭配翠綠作為城市建筑的輔助底色,再加以濃郁而明快的黃綠之間的冷暖對比,同時縱情揮灑深褐色的蒼茫夜色和對明暗光影的層次處理,深沉而不失氣韻,從而形成了對立又統(tǒng)一的整體色調以及深邃有序而氣勢恢弘的空間語境。所有的一切關系都賦予了這幅城市山水意象絢爛而空靈的視覺沖擊與藝術張力。
然后說《金陵不夜城》精神的價值性,顯然,《金陵不夜城》這不是表現(xiàn)視覺中的城市山水,而是潘高鵬先生心靈與現(xiàn)實創(chuàng)造性的糅合與再造,亦是心象與具象融合后的構筑與重塑。這樣的“意象”觀照,正是中國繪畫的根本精神。當然,這也是中國繪畫能夠超越西方繪畫的靈魂之所在。所謂真正的藝術價值,不僅僅需要自我獨到的表現(xiàn)技法與表達方式,尤其需要蘊含更深層次的思想內涵與構建更高維度的精神境界。
念茲在茲,為此,由衷地祝賀潘高鵬先生!
(作者系潘高鵬藝術館館長)
?
《金陵不夜城》創(chuàng)作者簡介:潘高鵬,江蘇興化人。1966年畢業(yè)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在新華日報從事美術編輯?記者工作30余年。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江蘇省新聞美術家協(xié)會會長,江蘇報業(yè)傳媒書畫院藝術顧問,江蘇省山水畫研究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