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菜難
勤勞種植得瓜菜,叫賣更超澆灌難。
坐等客人陪笑臉,銷光蔬豆聚零錢。
推車不計風和雨,兜售哪談暑與寒。
世上百行皆受累,尚能糊口苦猶甜。
——(郝宇銘 北京新村居民)
呂茂勝在自家的攤位上整理菜 金鑫 攝
12月26日凌晨3點,當整座城市還在夢鄉(xiāng)的時候,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珠海路菜場攤主呂茂勝像往常一樣出了家門。
頭晚的天氣預(yù)報說,今天會有小雨,出門前呂茂勝還擔憂了會。不過看到外面干燥的地面,他心放下了。雖然沒下雨,但氣溫已是零下,他穿著一件厚外套,仍然打了個寒顫。稍微將毛衣領(lǐng)朝脖子上提了提,呂茂勝發(fā)動了馬自達,往清江蔬菜批發(fā)市場進菜去了。
因為家離批發(fā)市場不太遠,不到一刻鐘,呂茂勝就了市場。一天的忙碌也就從此開始。
之所以凌晨3點就到市場,呂茂勝說,只有趕早才能拿到地頭菜,菜才新鮮,回來才好賣。市場里,停滿了各式馬自達及電瓶車。呂茂勝找塊空地停下,就滿市場搜羅各種蔬菜。呂茂勝家的菜攤每天要賣20多個品種的蔬菜,重量有五六百斤。因為頭天還剩下點菜,呂茂勝說,今天的菜可能要少拿點。
呂茂勝隨身斜跨的包里,有個小本子,記著當天要買的菜,選好一樣菜,稱重、付錢后,他就會劃掉一樣,然后再把菜一趟趟地拎到馬自達上。呂茂勝說,市場里很多批發(fā)商他都很熟悉了,對于菜的品質(zhì)他很信任,只要價格公道,就能拿。不過,偶爾遇到不熟悉的批發(fā)商,呂茂勝則會仔細辨認菜的“賣相”,價錢也會商討多個來回。
“剛出門會覺得很冷,可在市場里來回轉(zhuǎn),加上拎菜,身上都發(fā)熱了。”幾圈轉(zhuǎn)下來,時間已經(jīng)是5點半了,“該回家了。”珠海路菜場早上6點半以后才開門,呂茂勝會趁這個把小時回趟家。家里,妻子已經(jīng)做好早飯等著他了。
早上7點,記者趕到珠海路菜場的時候,呂茂勝正和妻子在菜攤上碼菜。期間稀稀疏疏也有三兩個顧客,都是由妻子照應(yīng)著,而他正把一部分菜用塑料袋裝好,這是送到兩家單位食堂和一家飯店的菜。
“現(xiàn)在這菜沒有低于一塊錢的,大家都覺得菜貴。”記者插話道。“菜是貴了,可我們進價也高呀,而且還有不少損耗。”呂茂勝指著車上的黃芽菜對記者說:“這菜進價就劃到一塊錢,我們賣也就賣到一塊三四,可剝了不少菜葉子下來,到最后自己算下,還貼了10塊錢。”
“每天凌晨不到3點就起床,一直要忙到中午1點,回家簡單休息下,下午4點又要出攤了,到晚上8點左右才能結(jié)束。”呂茂勝說,每天的生活就是這么簡單而刻板,當記者問他苦不苦時,他笑著說,哪能不苦呀,“就說這寒冷天的,風吹到臉上就跟刀割一樣,平時還好,遇到下雨天,就更苦了。”不過,42歲的呂茂勝自嘲,干這一行也有好處,“自由,沒人管,雖然賺錢不多,但夠吃夠用了。” 社區(qū)記者 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