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35℃!7月11日,36℃!昨天傍晚,淮安市氣象局再次發(fā)布高溫警報,7月12日的最高氣溫仍然可達35℃~36℃。
大熱天里到哪兒涼快去呢?去商場、超市“蹭涼”嗎?那就“OUT”了,還是來點純天然的吧。昨天,淮海晚報記者拿著溫度計,把市區(qū)轉了個遍,總結出五大頗具代表性的“涼快地兒”。這些地方,即便在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午后兩點),氣溫也都在35℃以下,最低的才30℃。趕緊走出空調房,跟大自然來個親密接觸吧。
A、 大閘口御碑亭
對于72歲高齡的段大爺來說,每天約上三五個好友一起到清江浦大閘口旁的御碑亭里坐一坐,聊一聊是一件人生美事。昨日上午9:45,記者來到大閘口御碑亭前。雖然尚未接近正午,但室外的氣溫已然蒸得人透不過氣來。高大的御碑亭在烈日下撐起一把巨大的“遮陽傘”,“屏蔽”了直射而來的陽光。段大爺和另外五六個老人早已坐在亭內,搖著扇子納涼聊天了。
記者掏出準備好的溫度計,測出當時亭外陽光直射處的氣溫高達38℃。而在御碑亭的東側,還有一小片設有休息凳的小樹林,里面也有兩位老大爺在坐著乘涼。記者將溫度計放在樹下陰涼處,一分鐘后,溫度計上的紅線降至35℃,果然樹蔭下要涼快些。不過,接下來的測試結果顯示,御碑亭內還要比亭外的小樹林里更涼快。記者將溫度計放在御碑亭內的石凳上,不一會兒,氣溫計指示亭內氣溫只有33℃,比亭外的小樹林里又低了2℃。
對很多乘涼的老人來說,御碑亭里不僅涼快,更是個看風景的好地方。悠閑之余,到御碑亭里坐坐,看看四周都市和里運河風光,想象古大閘口“南船北馬舍舟登陸”的舊時繁榮,不失為炎炎夏日里的一樁美事。
晚報記者 何弦
B、清晏園
時間:下午3:30,最低溫度:30℃
既能納涼,還能賞風景的最佳地兒哪里找?答曰:清晏園。
下午三點多,記者來到人民路清晏園門前,將溫度計放在大門外的電動車上,火辣辣的陽光直射到溫度計上,不到五分鐘,只見紅顏色的水銀柱直往上竄,徑直頂到了40℃,“快爆表了”,記者忍不住抓起相機記錄下了這一瞬間。清晏園門口的石獅子瞪著大眼,仿佛曬得快要跳起來了,一位市民圍上來,嘆了一句:“我的乖乖。”
隨后,記者走進清晏園,剛到回廊下,一陣清涼襲來,只見大媽排坐逗孫,其樂融融。到假山下,體感上與園外更覺舒爽,移步換景,可謂別有洞天。
接著,記者來到荷池水榭回廊中,一群大爺聚在一起下棋聊天,渾然不覺天氣的炎熱。陣陣荷風徐來,水殿之中與馬路之上,仿佛“冰火”兩重天,此時,只見溫度計顯示:30℃。
“這里靠著水邊,樹蔭又多,接地氣,確實比外面涼爽。”一位正在紫藤走廊下納涼的張大爺告訴記者,“這段時間荷花也開了,又能乘涼,還能賞風景,心情舒爽,就更不覺得熱了。” 晚報記者 彭智
C、大治路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園
如果你走在大馬路上被太陽曬得無處可逃,不妨挑一些梧桐樹枝葉茂密的路段稍作休整。大治路臨靠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業(yè)園門前的那一段路就是一個好選擇。
昨日上午11:15,接近晌午的日頭越發(fā)烤得人難受。記者手持溫度計在陽光直射下的馬路上站了幾分鐘,立刻被曬得眼冒金星。溫度計顯示,實時氣溫高達40℃。然而,在大治路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業(yè)園門前的人行道上,一位老大爺正悠閑地睡在一張?zhí)梢紊霞{涼。
“我兒子在這附近開了家飯店,天太熱,我?guī)缀趺刻於荚谶@邊的樹蔭下乘涼。”老大爺說。走到這里的樹蔭下,記者頓時感到涼快了不少。用溫度計一測,發(fā)現樹蔭下的氣溫顯示為接近35℃。
記者注意到,這條約超百米的馬路被人行道兩邊高大的梧桐樹遮掩得嚴嚴實實。陽光很難透射下來。由于不是主干道,加之兩邊是校園,來往的行人和車輛較少,比較安靜。不時還會有學生來回走過,讓人不禁回想起不久前熱播的《致青春》里的校園場景。而如果更深入地走進這片天然“樹林”,清涼之意就越加明顯。高高的梧桐樹冠里,傳來鳥兒的一陣陣清脆鳴叫聲,很有古詩名句“鳥鳴山更幽”中的意境。 晚報記者 何弦
D、清江浦樓周邊
還有什么納涼的好去處?88歲的高大爺給記者介紹了一個地方——清江浦樓周圍。
按照高大爺的指點,昨日上午10:30,記者騎車經過淮安市運河博物館,向清江浦樓進發(fā)。沿路綠樹蔥蘢,河風撲面,鳥叫蟲鳴,讓人夏日里煩躁的心漸漸沉靜下來。
記者發(fā)現,其實在淮安運河博物館至清江浦樓的一路上,緊靠里運河河邊的林蔭道上就有很多可以賞景納涼的地方。在淮安市運河博物館南側的一處樹蔭下,記者做了氣溫測試,發(fā)現其實時氣溫為33℃,比陽光下涼快多了。
不過,要說這條路線上最好的納涼去處還是非清江浦樓莫屬。一位正在清江浦樓展館內值班的女管理員告訴記者,展館平時免費對外開放,展館外圍也十分陰涼,所以平日里來納涼游玩的人不少。
在清江浦樓納涼好處很多。經過測量,記者發(fā)現,清江浦樓展館內的氣溫只有約31℃。在這樣的清涼環(huán)境下,你可以仔細品讀大堂中央的《清江浦樓記》,了解清江浦樓的歷史文化,還可以安靜地鑒賞淮安市運河楹聯館各位名家的書法楹聯。倘若你想吹吹里運河邊的風,大可以繞著清江浦樓外圍的石板路走一走,不過,溫度計提醒,展館外圍的氣溫要比館內高出1℃左右。 晚報記者 何弦
E、里運河上的常盈橋上
古色古香的常盈橋建成以后,馬上成為里運河上一道亮麗的風景。除了“中看”,它其實也蠻“中用”的,這不,記者昨天就發(fā)掘出它的避暑功能。
昨日午后一點多,記者拿著溫度計在太陽底下轉悠了半天,感覺眼冒金星,瞅一眼溫度計上的讀數,都奔38℃去了,還是趕快找個地方避避暑吧。
四下一望,正好看見常盈橋上似乎有人,興許那里涼快些吧。
一邊拾級而上,一邊抬頭仰望,“常盈橋”三個金黃的大字在陽光中格外顯眼,青色的瓦、紫紅色的廊柱,常盈橋顯得端莊而古樸。
到了橋上,發(fā)現里面人還不少,幾位年輕女孩圍坐一起,不時傳出歡聲笑語,話題就是今天的氣溫。幾位老人坐在一邊,兩眼微閉,靜靜地搖著蒲扇。一位中年男子或許是太累了,索性臥在長凳上呼呼大睡。
崔大爺是橋上的常客,他告訴記者,這幾天,家里的“西山太陽”實在太熱了,但是由于他年紀大了,關節(jié)不好,也沒有裝空調。所以,熱得受不了時,他就會出來。晚報記者 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