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張先生來電:下沙多藍水岸小區(qū)東面有一塊綠地,一些樹木被鏟掉,很多居民都在種菜,糞便味很濃。
記者殷軍領核實報道:多藍水岸小區(qū)東面的這塊綠地寬20多米,向北一直延伸到6號大街,足有1公里長。綠地里景觀樹和草坪看上去剛種不久,游步道也正在修建。綠地東邊是沿江河,河里蘆葦飄蕩,一片美麗的濕地景觀。再往東,就是下沙著名的沿江大道,兩邊樹木蔥綠。
在附近居民指引下,我們找到了隱藏在綠地里的菜園,有半個足球場大。
菜園周圍用枯樹枝、竹竿與周邊草坪隔開,開有籬笆門。門一推就開,里面可是別樣風景,全是綠油油的蔬菜。大白菜抱成了團,還用紅繩子捆上,拳頭大的紅蘿卜半個露在外面,還有小白菜、菠菜、套種的胡蘿卜、蒜苗、小蔥,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蔬菜。菜園一角,還有兩棵開得正艷的油菜花。
這么大的菜園,可不是一家的,里面又瓜分成30多個小菜園。每個小菜園大小不等,最小的只有1平方大,據(jù)說這是“搶地割據(jù)”留下來的。
進城老人抽空種菜
菜園灌溉也是就地取材,籬笆門外的草坪里埋著一根自來水管接口。李大媽用一根L形塑料水管,一頭接牢接口,用力一按,水嘩嘩地流進水桶里,越用力,水出得越急。
灌滿小桶,李大媽提進菜園,再倒進大桶里,放進尿素,用杯子在大桶里攪和一陣,準備給她的菜園澆水。大媽有三片小菜園,位置也一般,她說是來晚了,沒搶到好地方。一片種了蠶豆,一片種了菠菜,還有一片種了小白菜,蔬菜長相都不怎么好,稀稀拉拉的。
“那是小區(qū)保安的,他力道大,每天用大桶挑水澆,我吃不消。”李大媽指指旁邊一塊菜地說。
澆完一桶又去提水,到籬笆門口回頭問我:“幾點了,小伙子,沒到4點吧?”下午4點,是孫女放學時間,她要去接孫女。
李大媽75歲,千島湖人,小兒子租住在多藍水岸,孫女讀幼兒園大班。
大媽小跑著提滿第二桶水,倒上尿素,攪了兩下就要澆水。尿素小顆粒還沒溶化,隨著杯子翻滾。“沒化不要緊,接孫女來不及了。”大媽水澆得很快。
廖阿姨老家在江蘇徐州,她在用小鏟子一點一點地給小白菜松土,孫子在一旁拔菜,“呲”,菜葉一斷,孫子“撲通”一屁股坐在地上。好在是沙地,小家伙沒哭,倒是嚇了一跳。
廖阿姨一家也是租住在小區(qū),兩個隔間,每間300元。兒子在一家食品公司上班,一個月能掙六七千,媳婦還在找工作,一家人全靠兒子的工資生活。
廖阿姨說自己是勞碌命,閑不住,在老家有個大菜園,一年四季青菜不斷。到杭州生活不習慣,種菜是想找點事情做,當然也是想貼補家用,給兒子省點鈔票。
有人用糞便施肥
菜園有點臭
周圍都是綠化,為什么這塊地空著?李大媽聽說,這塊地空了有兩三年了,好像是準備建房子的,見一直沒動工的意思,附近居民就開始圈地種菜。最先種菜的是環(huán)衛(wèi)工,小區(qū)居民是后面跟過來的。
種菜的都想自己的菜長得好,有人用化肥,當然也有個別人用糞便施肥。
“我前兩個月回去過兩次多藍水岸,在10樓都能聞到一股惡臭,很惡心。”打電話給快報85100000的張先生說。
昨天在菜園里轉了一圈,確實能聞到一股臭味,一陣一陣的,但不算太明顯。
多藍水岸北邊是夢琴灣小區(qū),夢琴灣東北角整個綠化帶也是一片大菜園,垃圾成堆。
這塊菜地惡臭味明顯,稍不留神還可能踩到糞便。
從6號大街沿著沿江大道一直到19號大街,總長5300米、寬約40米到184米的綠化帶,規(guī)劃要建成沿江景觀公園,設置網(wǎng)球場、塑膠跑道、親水平臺、廊臺亭榭。
現(xiàn)在這些設施已基本建成,昨天網(wǎng)球場也在安裝照明燈,親水平臺還在施工。藏在綠化帶里的這兩個大菜園,應該也維持不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