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下午,在鄞州邱隘開超市的吳女士,一口氣收進了11張假的百元大鈔。
當時,一個中等個子的男子到她超市買香煙,挑中了一條“軟中華”和一條“硬中華”,摸出11張嶄新的百元大鈔塞到吳女士手里。
吳女士先后用驗鈔機清點了兩遍,都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
可當天晚上盤賬時,她再把這些錢拿出來用驗鈔機驗了一遍,卻不停發(fā)出警報聲。
這讓吳女士想不通,明明當時用驗鈔機驗過沒有問題的呀。而這也讓她想起一個細節(jié):在她驗錢時,男子一直站在柜臺邊不停地用手機打電話。不過,她當時并沒有起疑心。
接到吳女士的報警后,“手機電磁波干擾驗鈔機”的想法立即浮現(xiàn)在辦案民警的腦海中。
這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早在2007年,市公安局就已經(jīng)將“利用手機電磁波干擾驗鈔機”作為一種新型犯罪對公眾進行安全防范宣傳。部分驗鈔機會在手機電磁波的干擾下失靈,尤其是當手機距離驗鈔機只有25~30厘米的距離時。
昨天,民警拿著手機和吳女士收到的假幣進行了一次實驗,結果證明手機保持通話狀態(tài)時,驗鈔機是能正常工作。
“會不會是男子的褲袋里放了干擾器,才會導致驗不出來?”吳女士一句話也提醒了民警。這也是另一種比較常見的,主要針對那些過分依賴驗鈔機的煙酒副食店、超市、金銀首飾店的詐騙方式,其原理和手機干擾驗鈔機類似。
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民警提醒,商家平時要注意驗鈔機擺放的位置,不要將其放在柜臺等外人容易靠近的地方;要經(jīng)常檢查驗鈔機是否正常運轉;在收銀時不要過分依賴驗鈔機,要提高手工識別假幣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