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紹興市柯橋區(qū),你若是想要購買一些精品觀賞魚,當地人一定會熱情地推薦說,到高峰那邊挑挑去!
沿著齊賢鎮(zhèn)一條不起眼的馬路拐個彎,就到了高峰的金魚養(yǎng)殖基地。別看這里規(guī)模不大,卻是國內數一數二的精品金魚培育養(yǎng)殖基地。剛進大門,一個戴眼鏡的圓臉中年男子便迎面走來說:“走,帶你看看我的金魚!”
他,就是當前國內金魚養(yǎng)殖的領軍人物——高峰。目前,國內市場6成以上的日本“宇野”金魚,在他的飼養(yǎng)下有了上佳的品相,每條價格都能賣到5000元以上,卻仍供不應求。
情有獨鐘觀賞魚
“觀賞魚和普通魚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們對環(huán)境的要求很特殊。”高峰一邊帶我們參觀他的養(yǎng)殖基地,一邊介紹說,養(yǎng)殖觀賞魚,最重要的就是讓它們的日照時間和強度達到標準,這樣養(yǎng)出來的魚兒才能顏色鮮艷、膘肥體壯,讓人賞心悅目;其次,養(yǎng)魚先養(yǎng)水,清水雖然適合觀賞,但并不適合養(yǎng)金魚,最好的水是帶有些綠藻的。
除此之外,不同品種的金魚,養(yǎng)殖方法也大有講究。比如“宇野”這個品種,每條魚苗的體長要控制在5厘米左右,一平方米的水面能養(yǎng)30到40條。而換作是極為珍稀的“宮廷額頭紅”,每條魚苗的體長則要控制在8厘米左右,一平方米的水塘只能養(yǎng)10到15條,太疏太密都不行。
以往,在紹興搞魚類養(yǎng)殖的人,多數是為了讓大家“飽口福”。而9年前,原本從事紡織貿易的高峰,毅然決定從事觀賞魚的批量養(yǎng)殖,只求讓大家“飽眼福”。高峰坦言,那時他想得很簡單,純粹因為從小喜歡金魚,熱愛觀賞魚文化。
2007年,僅僅依靠4平方米大小的魚池,高峰就賺到了兩萬元。有了第一桶金,他的雄心更大了,一心想著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但這次盲目之舉卻讓他栽了大跟頭,來年一下子賠了十幾萬元。
“90平方米的魚池,里面養(yǎng)著的三四千條魚苗陸續(xù)得了腮病,由于缺乏經驗,我用藥過猛,一下子葬送了它們的性命。”回憶起過去的這場“大災難”,高峰依然記憶猶新。痛定思痛,他把原因歸結為自己的專業(yè)技術不過關,先后奔赴上海、南京等地考察、學習。除了在網上查找大量養(yǎng)魚資料外,他還遠程請教金魚養(yǎng)殖專家,慢慢掌握了規(guī)模化繁養(yǎng)金魚的技能。
“現在到我這里來買金魚的客戶,不光是江浙一帶,還有黑龍江、新疆、海南等地的。”高峰告訴記者,隨著養(yǎng)殖技術的日益成熟,他養(yǎng)的金魚逐步獲得了業(yè)內人士的肯定。
六輪“選美”出精品
金魚本身嬌貴難養(yǎng),而要想養(yǎng)出精品金魚,更是難上加難。在高峰看來,養(yǎng)金魚不僅是個技術活,也是件辛苦的事。尤其是每年從4月份起,一直持續(xù)到9月份,這6個月都是金魚繁養(yǎng)的關鍵時期,一刻都不能掉以輕心。
“每年4月初,那些雄魚總愛追著雌魚跑,這就意味著魚場一年最忙碌的繁殖季節(jié)就要開始了。”高峰介紹道,金魚最愛在天蒙蒙亮的時候產子,因此他必須每天早晨5時前蹲守在金魚的“產房”外,人工助其產子。
之所以采取這種方式,是因為母魚自然產子率較低,且產下的金魚寶寶很容易被吃掉,人工替母魚“接生”可以大大降低魚子的損耗率。一般來說,在高峰的養(yǎng)殖基地里,每年母魚的產子量在50萬顆以上。
接下來的5個月,孵化出來的約20萬條金魚苗還要經歷嚴格的“選美”關。這時,高峰會一手拿只小碗,一手拿個網抄子,一條條過眼篩選,每天一直從天亮挑到天黑,而這也是最費時費力的一道工序,只有體態(tài)正常的金魚苗才能進入下一輪。之后每隔一段時間,這種殘酷的“選美”就要上演一次,選頭、選身、選尾、選色,只有最終勝出的金魚才能得到最精心的照料。
一般來說,歷經6次篩選后,只有2000條以內的金魚苗能夠進入最終的“決賽”。在高峰看來,那些頭形規(guī)整、體型勻稱、顏色鮮艷、切邊干凈的金魚,方才稱得上“精品”二字。“目前,這個魚池內的‘宇野’金魚已經有兩歲了,它們都不是按斤賣,而是按條賣,每條價格起碼在5000元以上,最貴的能賣到一萬元一條,而能賣出上萬元價格的,一般10萬顆魚子里才出一條。”高峰說道。
在他的養(yǎng)殖基地里,除了“宇野”之外,還有像“宮廷鵝頭紅”這樣國內最具有傳奇色彩的金魚品種。魚池內,各類金魚靈動游弋,活像一個“聚寶盆”。
據高峰介紹,去年他的養(yǎng)殖基地已經成功繁殖了約500尾“宮廷鵝頭紅”金魚,但精品并不多。今年他打算進一步擴大這個品種的繁殖量,引進同樣稀有的金魚品種——“王字虎”,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讓精品金魚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