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傳媒記者顏 靜
溫嶺泵與電機產業(yè)四十載風云激蕩,變化的,是技術形態(tài),不變的,是一代代創(chuàng)業(yè)者向上突圍的熾熱基因。
走訪中,兩個場景在我腦中反復交疊,構成產業(yè)升級的蒙太奇——1984年,山市刀剪廠解散后的老師傅們,拿著一把榔頭、幾塊鐵皮,在棚屋里敲出溫嶺第一臺土水泵;2016年,愛科賽創(chuàng)始人在簡陋的廠房里創(chuàng)業(yè),蹲在水泥地上架起塑料桶,樓上樓下提水測試水泵揚程。
四十年間,從鐵盔甲到智能芯的跨越,沒有天降神力,只有溫嶺人一邊顧生存,一邊謀創(chuàng)新的務實突圍。只要提桶測試的功夫下得夠深,照樣造就飛秒級的產品精度。轉型升級在此有了現實注腳,它不僅是前沿科技的比拼,也是樸素的耐力競賽,是一場務實者的長跑。
而站在新起點上的新生代,正試圖在智能化與AI融合的賽道上,實現又一次驚險的飛躍。在他們的實驗室和“未來工廠”里,數據是新的“活水”,算法是新的“榔頭”,物聯網是連接萬物的“鏈條”。他們用“產業(yè)大腦”優(yōu)化供應鏈,用AI預測市場、提升良品率,在傳統制造的血脈中注入智能的“芯”動力。
長跑路上,后繼有人。溫嶺企業(yè)所擁有的,已不僅是“活下去”的本領,更是“飛起來”的潛力。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025-84707368,廣告合作:025-8470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