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日報評論員 王旭東
配鑰匙、磨刀剪、換拉鏈、修鞋子、修自行車……看似不起眼,但已經成為居民的“剛需”。合肥經開區(qū)針對“小修小補”攤點戶外作業(yè)困難及管理難題進行調研走訪,規(guī)范設置便民服務點,既便于城市管理,又為市民提供了便利服務。
設置便民服務點,一席之地闡釋“安居樂業(yè)”。“小修小補”攤點長期處于便民與不便管的矛盾之中,要么靠“打游擊”來維持,要么靠“占道”來立足。給“小修小補”攤點安個“家”,那些“老手藝”“老工匠”有了一席之地,可謂實現(xiàn)了“安居樂業(yè)”,能夠更好地發(fā)揮一技之長。并且,讓看似無法解決的矛盾得到了化解,而其便民功能更是得到了加強??胺Q一舉多贏,形成良性循環(huán),便民便利也便管,皆大歡喜。
設置便民服務點,是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的生動實踐。以往的“小修小補”攤點,在便民的同時,也給道路通行帶來了壓力。便民服務點的設置正是由問題倒逼而來。難能可貴的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社區(qū)和城管部門通過摸排走訪,聽取民意,最終在人流密集區(qū)域整理出一塊水泥地,免費為攤主們提供了統(tǒng)一的臺面、帳篷和標識。充分問計于民,設置便民服務點,做到群眾的事情群眾自己說了算。
設置便民服務點,彰顯城市管理精細化之道。“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設置便民服務點,看似是一件很小的事,甚至“無關緊要”,其實不然,“小修小補”攤點,由“游擊戰(zhàn)”轉入“陣地戰(zhàn)”,是便民和便利的升級、管理和服務的提升,其一舉多得的效果,正是奠定在精細化基礎之上,也是下足“繡花”功夫的微觀注腳。正如有關人士所認為的,從點滴處入手、由細微處著眼,讓城市管理像繡花一樣精細,我們的城市就能更和諧、更宜居。
“巢湖觀瀾”融媒體工作室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