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唐燁
近年,上海中心城區(qū)大力度推進舊區(qū)改造,居民搬離了舊房,住進了新房,一些舊改基地因此進入了“未拆遷也未建設”的特殊時期。今年5月,記者報道了上海市中心一批舊改基地進入開發(fā)“等待期”,從居民搬離到開發(fā)、建設完成,“等待期”至少要三到五年,在這段特殊時期,不少基層干部想方設法美化環(huán)境,不是簡單地對舊改地塊圍擋板、封水泥,而是巧妙地利用起來,讓這些基地“優(yōu)雅”存在。
最近,記者在福州路、石門一路、福建中路等市中心馬路發(fā)現,已有更多的舊改基地被美化利用起來。“水泥封墻”被各種色彩、圖案取代,結合地塊歷史與文化,體現江南文化、劇場文化等內容的彩繪“飛”上墻。記者了解到,相關區(qū)正著手對區(qū)域內的舊改地塊圍墻進行有序更新,盡量與周圍風貌、環(huán)境相融合,維護街區(qū)品質。
福州路,是距離南京東路一步之遙的小馬路,2022年這里有大片的舊里經歷了舊改。記者日前在福州路近河南中路處看到,一位彩繪師正在為一處舊改地塊的外墻繪上彩繪。田野、山巒、綠樹、紅葉,豐富的色彩揮灑在外墻上。一群游客覺得很有意思,對著墻繪與彩繪師拍照;兩位金發(fā)碧眼的外國游客也停下腳步,欣賞彩繪師作畫。
石門一路近延安路高架,在一處曾是開業(yè)于1940年的瑞金劇場原址附近的舊改基地的外墻上,設計方繪上紅磚與紅色門窗,以此致敬當年的劇場,希望再現劇場文化,喚起人們的記憶。
靜安區(qū)建設管理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區(qū)域內有30余個已征收未交地的舊改地塊。一旦交地,舊改地塊將很快進入開發(fā)階段,開發(fā)工地的外墻將由開發(fā)商進行圍擋美化。而在這些地塊未出讓的“等待期”,靜安區(qū)將分三批對地塊進行微更新。第一批是對居民群眾反映比較多的舊改基地外圍進行美化:包括這兩天“亮相”的石門一路(靠近延安路高架)舊改地塊的圍擋彩繪;第二批是對一些位于重要主干道附近的舊改基地外圍進行美化;第三批將根據土地出讓時間的先后,對剩下的地塊外墻進行美化。
黃浦區(qū)淮海中路街道最近正在規(guī)劃對自忠路、馬當路一帶的舊改地塊外圍進行微更新。“我們結合新興領域黨建全覆蓋工作,聽取周邊‘小個專’群體(小微企業(yè)、個體戶、專業(yè)市場)意見,與轄區(qū)企業(yè)小紅書合作,由小紅書的寵物與繪畫博主參與墻繪創(chuàng)作,打造多個有趣生動的墻繪打卡點。”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去年,街道在西成里舊改地塊周圍的淡水路上已探索做過一組墻繪,取得不錯的效果。“自忠路、馬當路上的商店主看到淡水路刷上墻繪帶來了人氣變化,向我們提出希望對自忠路、馬當路上的舊改基地外部也進行更新,營造氛圍、帶來人氣。”街道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