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一座城,從這座城市的火車站開始?;疖囌静粌H是城市的一個門戶,也是一個地標,一個故事,一段歷史。
在神山公園和赭山公園串聯(lián)起的城市視覺走廊上,蕪湖新火車站巍然矗立。作為全國60個鐵路中心樞紐站之一,這座城市新地標以恢弘的氣勢和俊朗的“面孔”,見證著城市的過往和如今的繁華。
見證滄桑 迎來新生
火車站是伴隨著鐵路的延伸而誕生的,蕪湖籌建鐵路的歷史有一百多年,而蕪湖有火車站的歷史也要回溯到86年前。
1905年,就在詹天佑工程師著手修建我國獨立自主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的同一年,安徽省鐵路公司在蕪湖陶溝征地50畝,成立鐵路辦事處,籌建江南鐵路,后稱京贛鐵路、皖贛鐵路。但工程舉步維艱,一直到1933年11月25日,全長76公里的蕪湖至孫家埠段鐵路才建成通車。這也是皖贛鐵路最早建成的區(qū)段。
伴隨著鐵路的建設,蕪湖的第一座火車站也于1933年落成。當時命名為“蕪乍鐵路蕪湖總站”,大體位置在現(xiàn)在的陶溝和老第一人民醫(yī)院之間,東方花園小區(qū)附近。
從1933到1949,走過了舊中國的動蕩歲月,蕪湖的第一座火車站在新中國的浩蕩春風里迎來了新生。
新中國成立后,蕪湖鐵路運輸不斷發(fā)展,隨著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1958年,武漢火車輪渡整體搬遷至蕪湖,蕪湖也成為淮南、蕪寧、蕪銅和皖贛鐵路四線火車的咽喉要道、主要渡津。
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和客流量的增多,位于陶溝的火車站以及后來的康復路火車站已不能適應客流量增多的需要,上世紀70年代中期,蕪湖成立鐵路辦事處,積極籌建新的火車客運站。
1977年,新站落成,全稱為上海鐵路局南京鐵路分局蕪湖站,位于現(xiàn)在的廣濟醫(yī)院對面。占地面積95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00平方米。是蕪銅、寧蕪、皖贛三線鐵路的交通樞紐,主要擔負三線鐵路的客貨運輸任務。站內(nèi)外建有車站廣場、候車大廳、母子候車室、行李房、小賣部和辦公室等設施。同時車站廣場上設有4、7兩路公共汽車接送旅客往來市區(qū)車站。
隨著新建火車站的投入使用,位于陶溝的火車站改名為“蕪湖西站”,不再承擔客運任務,變成了貨運站,并一直沿用到90年代中期才被拆除。老蕪湖西站拆除后,原來的化魚山站便繼承了“蕪湖西站”的名號,繼續(xù)承擔著蕪湖火車貨運的使命。
但在蕪湖的火車客運歷史上,這座車站仍屬臨時性客運火車站。根據(jù)《蕪湖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1980—2000年)》,計劃在當時的鳩江鄉(xiāng)新建村委會橫埂村,即該站以北600米處建造水久性客運火車站,其建設規(guī)模與當時的南京新火車站相當。
1992年國慶節(jié)前夕,位于赭山路兩站廣場的蕪湖火車站正式落成,隸屬上海鐵路局管轄,為全國二等站。這座新落成的火車站面積達到7200平方米,總共有5股道,十多個售票窗口,以及能夠容納約1800人的4個普通候車室、1個軟席候車室,同時行李房、行車室、食堂、文體活動中心等一應俱全,就連當時最時髦的“歌舞廳”都有,落成之時蕪湖火車站全城矚目,風頭一時無兩。
化蛹成蝶 實現(xiàn)飛躍
當歷史的車輪駛進21世紀,蕪湖鐵路迎來了又一個發(fā)展的春天,2000年蕪湖長江公鐵大橋這個華東第二通道建成通車,使南北方向的津浦、京九、京廣三大鐵路動脈與江南鐵路網(wǎng)得以溝通,鐵路的 “十字交叉”也使得蕪湖的鐵路樞紐功能得到進一步拓展和提升。
伴隨著城市快速發(fā)展的步伐和高鐵時代的到來,蕪湖火車站迎來了又一次的“更新?lián)Q代”。
2013年8月20日,新蕪湖站站房主體正式動工;新站是在老站原址基礎上進行改擴建,和老站相比,新站不僅規(guī)模更大,顏值更高,同時功能設計也更加合理。
作為寧安鐵路沿線安徽省境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節(jié)點站,新蕪湖站建筑面積達到5.6萬平方米,是老站的7倍多。擁有合蕪杭、寧安、寧蕪銅3個站場、8個站臺、20條鐵路線,全部建成后,可連接京滬、滬漢蓉、京廣、京福等鐵路干線,2小時到上海、4小時到北京的愿景將成為現(xiàn)實。
新蕪湖站整個設計大氣磅礴,獨具匠心。造型之中既有現(xiàn)代動感的線條,也有徽州古民居的寫意與凝重,體現(xiàn)出長江文化、皖江明珠、現(xiàn)代鐵路樞紐的形象特征和蕪湖開放、包容、創(chuàng)新的城市品質(zhì)。
新蕪湖站采用 “上進下出”高架跨線式站型,以主體站房為核心,沿東西軸線布置東、西雙廣場和高架候車站房。整個火車站樞紐與城市主干道、快速路緊密銜接,可實現(xiàn)“快進快出,有效分流”。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連接公交車、出租車和社會車輛,兼顧長途汽車、軌道交通于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
經(jīng)過廣大建設工作者歷時2年多辛勤付出,新蕪湖站東站房建設工程完工。2015年11月27日上午8點14分,隨著7101次列車駛?cè)?號站臺,標志著新蕪湖站正式啟用。歷經(jīng)23年風風雨雨的老火車站也完成它的使命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新老交替,意味著一段歷史的結(jié)束和一個新的客運時代的開啟。
2015年12月6日,新蕪湖站啟用后的第九天,寧安高鐵正式開通,蕪湖到南京最短只需39分鐘,蕪湖到上海也只需2小時52分鐘。這不僅結(jié)束了蕪湖城區(qū)不通高鐵的歷史,也讓蕪湖承東啟西、連南接北、鄰江靠海的交通樞紐地位得到進一步的凸顯與鞏固。而伴隨著寧安高鐵呼嘯而來,距蕪湖火車站13公里的弋江站和位于繁昌縣的繁昌西站也同步啟用,加上此前開通的合福高鐵沿線的無為站和南陵站,蕪湖的高鐵站達到了5座。鐵路運能得到極大的提升,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9月,僅蕪湖站日開行旅客列車最高達200列,其中高鐵動車就有80多列,年客運量突破840萬人次。
2019年4月26日,商合杭高鐵的跨江節(jié)點工程——商合杭蕪湖公鐵大橋成功合龍,這也意味著商合杭高鐵的開通漸行漸近,屆時,我市境內(nèi)將形成普鐵和高鐵的“雙十字交叉”,火車站群也將進一步擴容,擁有以蕪湖站為主,蕪湖北站、弋江站、無為站、繁昌西站、南陵站、灣沚南站為輔的7個高鐵客運站,實現(xiàn)高鐵對市域的全覆蓋。
鐵軌蜿蜒,高鐵如虹,進入新時代,蕪湖的鐵路發(fā)展又將迎來新的飛躍,隨著商合杭、合安九、皖贛、宣績、昌景黃、滬蘇湖、蘇南沿江等鐵路項目加速建設,未來3到4年,蕪湖將全方位接入國家高鐵“八縱八橫”主干網(wǎng)。到“十三五”末,從蕪湖站出發(fā)基本可以一站直達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
86年歲月變遷,濃縮成一個故事,生動曲折地發(fā)生在蕪湖火車站。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洗盡鉛華,涅槃重生。蕪湖火車站不僅見證了幾代蕪湖人的成長,更記錄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蕪湖從魚米之鄉(xiāng)到現(xiàn)代化創(chuàng)新之城不斷奮進的鏗鏘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