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一式,言傳身教,悉心教導,老師們多日連續(xù)教學6個小時,可謂是傾囊相授!”
“作為老師,一下子帶十個劇種的學員,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p>
“我們是散落在全國各地的星星之火,必可以燎原!”
“這個培訓班正在載入史冊!”
……
8月至10月,由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主辦的國家藝術基金2022年度藝術人才培訓資助項目——“天下第一團”青年表演人才培訓班在昆山舉行。在8月23日的培訓成果匯報暨學術研討會上,專家教授、學員代表和主教老師齊聚一堂,分享過去半個月來集中培訓的心得體會。會前,50名“天下第一團”骨干演員集中展示培訓學習成果。
“天下第一團”,是指僅有一個國有院團的戲曲劇種。培訓班的舉辦,在于為全國戲曲“天下第一團”及瀕危劇種培養(yǎng)一批人才,改善瀕危劇種的生存發(fā)展狀態(tài),促進戲曲傳承保護工作的全面化、體系化開展。
作為戲曲百戲(昆山)盛典“新三年”計劃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今年培訓班分為老生、武生、小生、青衣、花旦、丑角6個組別,以京昆為基礎,邀請全國戲曲名家傳授經(jīng)典折子、經(jīng)典組合,唱念做打并重,同時輔以全國戲曲表演領軍人才展演觀摩、理論專家講授開展戲曲講座、采風交流等活動,為“天下第一團”創(chuàng)造了一個學習、思考、提高的平臺,學員學習昆曲折子戲,將戲曲的精髓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并與自己的劇種相融會貫通,是本次培訓班的意義所在。
“這個班50個人,就代表著50個劇種,占了全國121個‘天下第一團’的40%,這些成員培養(yǎng)的成果,直接關系到戲曲文化的整體發(fā)展和生態(tài)的平衡。只有重視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尤其是稀有劇種,才能改善戲曲文化的生態(tài)?!痹綎|省文化廳副廳長陳鵬認為,“天下第一團”占全國348個劇種的35%,它們影響著戲曲文化“大森林”的繁茂。培訓班通過學習“百戲之祖”昆曲最經(jīng)典的部分,讓學員悟出其中的規(guī)律和道理,把這些學習內(nèi)容充分發(fā)展成為自己劇種的特色。
培養(yǎng)戲曲人才是扶持劇種發(fā)展的重要方法,為“天下第一團”劇種培養(yǎng)好“臺柱子”就是踐行戲曲劇種“搶救性”保護的有力證明。清華大學教授陳為蓬也認為,“天下第一團”參加培訓的目的,就是要吸取昆曲或京劇的養(yǎng)料,來為自己的劇種“施肥”。
來自南通市海門山歌藝術劇院的90后青年演員關爽爽對此深有體會:“培訓班花旦組里,我學習了《西廂記·佳期》,在老師悉心教導下,我感受到六旦的俏麗輕盈、活潑陽光的人物形象。通過扮演紅娘這一角色,我聯(lián)想到海門山歌劇《采桃》中蘭芳一角,她們都有活潑機敏、愛憎分明、不畏強權和勇于伸張正義的特點?!?/p>
關爽爽表演的劇種是海門山歌,她感慨道,培訓班學的不光是一個片段、一個動作,而是要去悟老師所教的基本要領,從而取其精華,運用到自己的劇種中去,“學習中我發(fā)現(xiàn)可以運用汗巾來彰顯人物特點,啟發(fā)了我把汗巾靈活運用到自己的劇種中去。我將結合海門山歌獨有的特點守正創(chuàng)新,懷揣著使命感去傳承、積淀和發(fā)揚光大?!?/p>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培訓班學員白天參加培訓,晚上觀摩百戲盛典。其中,來自內(nèi)蒙古包頭市藝術劇院漫瀚劇團的學員鄭黎既參加培訓,又參與漫瀚劇《契丹女·祈愿》的劇目展演?!拔覍W習的是《牡丹亭·尋夢》片段,與我自身表演的人物有非常大的差異,一個瀟灑奔放,一個婉約清麗,讓我對自己劇種的表演手法又有了新的見解?!?/p>
鄭黎所在的青衣組的主教老師是戲曲“梅花獎”得主、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藝術指導孔愛萍?!霸谶@里做老師,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第一天先講昆曲理論知識、第二天以示范為主、第三天用鼓勵的方式進行現(xiàn)場教學。今天的匯報演出也超出我的想象,你們真棒!”孔愛萍坦言,第一次進課堂前,自己非常焦慮。平時培訓最多就三個劇種的學員,現(xiàn)在一下子來了十個。他們中間大部分沒有穿過水袖、拿過扇子,如何讓學員快速進入學習新劇種的狀態(tài)、怎樣把可以傳承的共通內(nèi)容傳授出去,成為她的備課內(nèi)容。
包括孔愛萍在內(nèi),經(jīng)典折子戲傳授邀請了各劇種的代表性傳承人,比如戲曲“梅花獎”得主、江蘇省演藝集團副總經(jīng)理、丑角組主教老師李鴻良傳授《孽海記·單下山》,“梅花獎”得主、原湖北省京劇院副院長、老生組主教老師裴詠杰傳授《徐策跑城》等,通過手把手教學,達到以戲帶功目的。
學一出戲能解決什么?這是李鴻良一直思考的問題,他在研討會上說,昆山用最炎熱的天氣來考驗大家對戲曲的熱愛程度,讓大家對戲曲文化抱有一種執(zhí)著的信念。他寄語學員:只有注重學習的過程,生命才能綻放出不一樣的燦爛。希望學員多練戲外之功,注重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文化可以豐富思想,增強思辨能力和胸懷,提升文化修養(yǎng)才能提升戲曲表演的內(nèi)在張力。
“你們就像火種,把所學帶回家鄉(xiāng)點燃熊熊之火!”上海師范大學教授朱恒夫認為,昆曲是“百戲之師”,對很多戲曲發(fā)展都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有些劇種只有一個劇團,很難在外部進行培訓交流。本屆培訓班用昆曲、京劇的藝術來培育瀕危劇種,將會大大提升“天下第一團”的表演水平。朱恒夫還建議,在“天下第一團”青年表演人才培訓班的基礎上,昆山可以開設相關編劇、導演、作曲、舞美等人才培訓班,讓戲曲的發(fā)展得到全方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