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雖過,暑熱未消。在余杭良渚康門水庫東側的林中綠道旁,工人們正揮汗如雨,加緊建設一座占地約150平方米的驛站。這是良渚文明循跡之旅工程二期——瑤山遺址至康門水庫段項目的施工現(xiàn)場。
作為良渚文化大走廊首期“十大工程”之一,繼去年一期良渚博物院至十里渠段項目建設完工后,良渚文明循跡之旅工程又迎來了新的進展。近日,二期瑤山遺址至康門水庫段已完成清表及部分樣板段施工,驛站、排水溝、擋墻等配套設施建設正全面推進中。全長10.5公里的良渚文明探索步道“2.0版”現(xiàn)已初具雛形,工程建設進度條刷新至30%左右,預計今年11月迎來項目完工。
“瑤山遺址至康門水庫段的綠道完成后,將與一期已建成的良渚博物院至十里渠段相接,共同串聯(lián)起瑤山遺址公園、東明山森林公園、康門水庫、良渚博物院、杭州國家版本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安溪古鎮(zhèn)、雙壩遺址等重要節(jié)點。”項目現(xiàn)場負責人張敏航介紹。項目建成后,這條綠道將良渚大遺址更加緊密地編織成整體,成為國內(nèi)外游客參觀的一條沉浸式“五千年時空走廊”。
在瑤山遺址公園西入口至“瑤山神隱之境”路段,原本綠草叢生的路上,已經(jīng)逐步鋪上了寬敞平整的步道。高湖石鑿面的臺階呈琮黃色,與當?shù)厣搅诛L貌和諧相融,更與燦爛悠久的良渚文明交相輝映。
據(jù)悉,此項目約90%的綠道于大遮山間蜿蜒伸展。“游客行至山頂‘瑤山神隱之境’制高點,可將瑤山遺址公園和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全貌盡收眼底?!睆埫艉街钢貓D和手機中的實景照片,自豪地表示,“游客不僅能直觀感受良渚古城的宏大布局,更能遠眺整個良渚新城北部新貌!”
去年,工程一期綠道延伸至安溪村,以一座吊浪橋連通羊后圩與甪頭灣,便利了村民出行。“綠道帶來的好處實實在在!”家住良渚街道安溪村的村干部胡威說,“看著瑤山遺址到康門水庫段一天一個樣,我們村都盼著完工。更多游客來騎行爬山,將帶動農(nóng)產(chǎn)品銷售和‘家門口’就業(yè),讓村民增收?!?/p>
一條綠道“串珠成鏈”,正把深埋五千年的良渚文明變成可感、可觸、可閱讀的當代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