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
懷寧,自古“風土清美、多忠義之士”,曾是省、府、縣治所在地,一度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堪稱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安徽的“晴雨表”,是全省革命組織活動的中心地區(qū)。懷寧,這片英雄的土地,誕生了無數(shù)革命救國與建設國家的英雄人物。其中名垂青史的革命烈士就有348人,有安徽省第一個為革命犧牲的共產黨員楊兆成,有踐行真理、前赴后繼的共產黨員陳延年、陳喬年兄弟,有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的著名青年領袖、雨花英烈吳振鵬……更多沒有記載、鮮為人知的英雄人物,像粒粒飽滿的蘊含信仰的種子,深埋在這塊殷紅的土地中。
“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為國家的有用之人”
7月15日,在雷埠鄉(xiāng)牛店村郝曉輝烈士紀念館參觀,10多名游客在這里學習革命歷史、感悟革命精神。
“爺爺,這是以前打仗時用的東西嗎……”一位小學生站在玻璃展柜前,向她的爺爺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館內,游客們有的駐足端詳著陳列的文物,有的認真閱讀著展柜旁的文字介紹,有的則互相低聲交流,深入了解革命先輩感人的故事……
暑假期間,懷寧縣紅色旅游備受游客青睞,鄧稼先生平陳列館、郝曉輝烈士紀念館等成為人們感受紅色文化、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的熱門出游地。
2021年,為緬懷革命先烈,激勵后人,雷埠鄉(xiāng)牛店村善士組村民自發(fā)捐資30余萬元,廣泛收集實物史料建成100多平方米的郝曉輝烈士紀念館,展現(xiàn)了郝曉輝烈士短暫而輝煌的一生。
“紅色故事講解員”郝海珠講起叔叔郝曉輝生平事跡,老人滔滔不絕:郝曉輝(1914-1940),是雷埠鄉(xiāng)牛店村善士組人,抗戰(zhàn)時期中共懷寧總支書記,先后參與宣傳土地革命、組織懷寧縣抗敵后援會、參加“皖一區(qū)抗敵工作隊”、轉入安徽省第十三游擊縱隊、擔任中共懷寧總支書記,最后于1940年7月24日被國民黨殺害,年僅26歲。新中國建立后,郝曉輝的遺骨在家鄉(xiāng)重新安葬。烈士墓地也被列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
“我們沒有生在戰(zhàn)亂年代,但在這個科技發(fā)達的社會,我們也一定要跟上時代發(fā)展,嚴格要求并不斷充實自己。我們一定要緬懷先烈遺志,努力學習,不斷進步,使自己成為國家的有用之人。”游客李林健說。
“種下熱愛科學、報效祖國的種子”
除了郝曉輝烈士紀念館,不少游客來到高河鎮(zhèn)鄧稼先生平陳列館等地游覽參觀,追尋紅色足跡,厚植家國情懷。
近日,安徽理工大學醫(yī)學院的大學生們來到懷寧縣,開展以“傳承‘兩彈一星’精神”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們參觀鄧稼先生平陳列館,通過聆聽講解、觀看老照片等資料,詳細了解了“兩彈元勛”鄧稼先平凡而輝煌的一生?!啊畠蓮椧恍恰袷侵腥A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暑期的社會實踐活動,種下熱愛科學、報效祖國的種子,也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我們傳承偉大精神的隊伍中來?!卑不绽砉ご髮W醫(yī)學院學生陳文卓說。
“趁著暑假,特地帶小孩過來看看,想讓他在游覽中了解革命歷史,體會先輩們在保家衛(wèi)國過程中的艱苦卓絕,銘記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珍惜現(xiàn)在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庇慰褪Y先生說。
鄧稼先生平陳列館面積850平方米,主要分為主展廳和臨展廳兩部分。館內主展廳包括序廳、少年壯志多崢嶸、雄心伴我作遠游、許身國威壯河山、初心不改有斯人等五個部分,收藏了有關鄧稼先的手稿、物品、證書、照片等珍貴資料,運用實物、模型、場景、互動多媒體等展示手段,全面展示了鄧稼先一生科學報國的感人事跡和甘做無名英雄的高尚情操。
“自2021年7月開館至今,鄧稼先生平陳列館不斷增強展覽質量,用多樣的活動吸引游客走進陳列館,共接待黨員干部、共青團員、少先隊員、中小學生等超10萬人,團體活動1000余場?!编嚰谙壬疥惲叙^負責人說。
“緬懷英烈,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在月山鎮(zhèn)楊兆成烈士墓前,一段段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把游客帶回到那段烽火硝煙的歲月。“通過參觀,更加認識到正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的流血犧牲,換來了今天安寧幸福的生活。我們只有勿忘光輝歷史,勿忘我們的誓言,才能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為共鑄美好家園而繼續(xù)奮斗?!庇慰蛷埾壬锌卣f。
盛夏的月山鎮(zhèn)復興村,群山吐翠,云遮霧繞。走進村史館,左側的正中位置——《紅色記憶》里這樣寫道:他,是安徽省第一個犧牲的共產黨員……
楊兆成(1902-1926),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任中共安慶特別支部書記,并兼任團安慶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書記。在安徽的革命史上,浩如繁星的英雄烈士名冊里,楊兆成這個名字或許并不為很多人所知,因為他犧牲的時候年僅25歲,然而,人們依舊不會忘記:他,是安徽第一個犧牲的共產黨員。1926年9月10日晚,蚌埠的小南山南麓響起了罪惡的槍聲,還沒來得及為中國革命做出更大的貢獻的他卻遺憾地倒在了軍閥陳調元的槍下,從此長眠于村史館東南1公里處——楊兆成烈士墓。
傳承一股英雄氣,激蕩一腔報國志。游客程女士說:“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這些挺身而出的抗戰(zhàn)英雄拋頭顱、灑熱血,為中華民族筑起牢不可破的血肉長城。我們應該紀念他們、緬懷他們,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p>
“一處革命遺址就是一個永恒的紅色基因庫,一件革命文物就是一本鮮活的歷史教科書?!笨h人民武裝部負責人介紹說,懷寧縣紅色歷史底蘊深厚,紅色教育資源豐富,其中名垂青史的革命烈士348人,現(xiàn)有鐵鋪嶺戰(zhàn)斗遺址、查化群故居、郝曉輝烈士紀念館等38處革命遺址。近年來,懷寧縣以紅色資源為依托,將紅色打卡地串珠成鏈,打造成紅色研學專題線路,以“沉浸式體驗”增強廣大群眾的愛國、愛黨之情。(撰稿人:檀志揚 審稿人:劉同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