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里的竹與茶藝術裝置。
正值三伏天,戶外驕陽似火,慈母橋村的村道上、農戶庭院里,卻有一群頭戴草帽、不停忙活的年輕人正在進行一場“藝術改造”——他們用彩繪扮靚墻面、用彩繩裝飾籬笆、用竹竿制作藝術裝置,為村里增加了濃濃的藝術氣息。
據(jù)悉,此次改造由慈母橋村的“藝術村長”周東紅帶隊,中國美術學院博士后教師和優(yōu)秀學生組成了設計團隊,在村內開展美麗庭院微改造,與村民合作共同將“藝術美學”融入美麗鄉(xiāng)村建設。
“有人來幫我把院子變漂亮,我肯定舉雙手贊成!”村民章小娟今年70歲了,但將屋里屋外都打理得井井有條,還和老伴一起在自家院子內搗鼓了一大片菜園,聽說本次微庭院改造活動后,她期待不已。
設計師很快“到崗”了——中國美術學院工業(yè)設計學院的大二學生陳佳宜和李佳瑤。她們發(fā)現(xiàn)章小娟家在路邊,來往的行人較多,而小院內的菜園又難免雜亂,因而她們希望改造既能不破壞農家菜園特色,又能提高整個庭院的美觀度。
“我們發(fā)現(xiàn)山上有一大片毛竹園,一個想法馬上就冒出來了!”陳佳宜和李佳瑤決定就地取材,將毛竹作為主要材料,結合村子的茶文化特色,手工制作一個大型展示裝置。查詢茶室設計、了解茶相關工藝、一點點拆分設計元素……陳佳宜和李佳瑤一天更新了四版設計。
很快,在慈母橋村的主干道上,我們看到了一條極具藝術感的綠化帶——高高低低的竹子架構長短不一,濃淡不同的綠色染布隨風擺動,大小各異的茶染繡繃輕輕搖曳,走近還有一股淡淡的茶香味撲鼻而來。
“學生們運用專業(yè)的藝術手法,讓村民的庭院煥然一新,為我們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注入了新活力?!贝饶笜虼鍟洺鹑A明豎起大拇指。下一步,慈母橋村將以此次“美麗庭院”微改造工作為契機,強化“藝術村長”領軍作用,將藝術融入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以點帶面、有序推進,以庭院“小美”帶動鄉(xiāng)村“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