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許一帆)口碑良好、品質過硬的老字號或知名品牌,市場號召力強,往往容易催生出仿冒產業(yè)鏈,消費者稍不留意便可能買到假貨。近日,天臺法院就依法審結一起假冒注冊商標刑事案件。
A品牌是國內衛(wèi)浴行業(yè)馳名商標,產品在市場上具有較高美譽度。王某為牟取非法利益,在未經A品牌授權的情況下,通過“三步走”模式實施制假售假行為:從非正規(guī)渠道采購無品牌標識的“白板”衛(wèi)浴產品(即無品牌標識的衛(wèi)浴產品),繼而委托第三方印制A品牌注冊商標標識,最后將假冒商標粘貼到商品上進行二次包裝。
此后,王某將假冒商品偽裝成正品多次對外銷售,累計非法獲利1.9萬余元。經鑒定,確認該批衛(wèi)浴潔具系侵犯A品牌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假冒商品。
法院審理認為,王某主觀上明知A品牌的市場知名度,客觀上實施了完整的制假售假行為,不僅直接侵害了權利企業(yè)的商譽和經濟利益,更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已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
案件審理期間,王某如實供述犯罪事實,自愿認罪認罰,并主動退繳全部違法所得,積極繳納罰金,法院綜合其悔罪表現(xiàn)及社會危害性,依法適用緩刑。但鑒于侵權行為對A品牌商譽及市場秩序造成的損害,法院在判處刑事處罰的同時,依法支持了權利方提出的民事賠償請求,判令王某賠償A品牌經濟損失3.5萬元。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025-84707368,廣告合作:025-8470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