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管廊建設現(xiàn)場
原標題:揚州明年將建成首條綜合管廊 水電通信等均入廊
城市管道綜合走廊,就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個隧道空間,將電力、通信、燃氣、供熱、給排水等各種工程管線集于一體,設有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和監(jiān)測系統(tǒng),實施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設計、統(tǒng)一建設和管理,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我國近年來正在倡導綜合走廊建設,目前,揚州東部綜合交通客運樞紐旁正在建設這樣的綜合走廊,揚州晚報記者昨前往現(xiàn)場看了它的真模樣。
站東路二期管廊在建 基坑開挖已完成70%
記者昨日在文昌東路北側的站東路二期、夏橋路一期工程施工現(xiàn)場看到,一條南北向的管廊施工正在進行。同一般道路地下埋設管道不同,管廊的施工開挖的溝渠比較大,宛如一個大型的大坑槽,坑槽中央在建的長方體管廊猶如一列在水渠中開行的長長的火車,高度和寬度都有兩人高。管廊自南向北建設,南段已經(jīng)建成,北段還在澆筑。施工單位的同志介紹,在建的是站東路二期的管廊,與它一起建設的還有夏橋路一期,這兩條新建道路呈“L”形相接。
據(jù)介紹,站東路二期與夏橋路一期標段呈“L”形垂直相交,是生態(tài)科技新城境內“三橫兩縱”主干路網(wǎng)之一。站東路二期工程南起文昌東路,北至站北路,全長約1.2公里。道路標準段紅線寬度為50米,為城市主干道,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40公里。其中,站北路至站南路設有地下綜合管廊,管廊斷面形式為單艙,全長約1公里,管廊尺寸為3.4米(寬)×3.6米(高),進入管廊的管線包括直徑500毫米的給水管、通信電纜、10千伏電力電纜及直徑300毫米的再生水管道。
現(xiàn)場工程負責人楊成林介紹,站東路二期綜合管廊基坑開挖已完成了70%左右,綜合管廊的主體部分已經(jīng)建成了15%到20%。
夏橋路一期也開建管廊 兩條路明年年底竣工
夏橋路一期工程西起站東路,東至曙光路,全長約580米。道路標準段紅線寬度為50米,為城市主干路,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40公里。全線設有地下綜合管廊與站東路綜合管廊相連,斷面形式為單艙,管廊尺寸為3.7米(寬)×3.5米(高)及3米(寬)×3米(高),入廊管線包括直徑500毫米到1000毫米的給水管、直徑300毫米的再生水管及10千伏電力管、通信管。
按照計劃,站東路、夏橋路將于2019年12月竣工,屆時,道路地面看不出什么與眾不同,地下卻“埋藏”著我市首條綜合管廊,為提高我市城市空間資源集約利用水平積累經(jīng)驗。
在高鐵站周邊,還有全長約0.9公里的站西路和1.5公里的站北路建設也在推進中,站西路二期已經(jīng)建設完成了80%的工作量,預計年底前站西路全線能夠開放,站北路已經(jīng)建設完成了70%左右,計劃在今年年底完成。(姜傳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