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學雷鋒紀念日來臨之際,上海推出百余項“學雷鋒·樹新風”志愿服務主題活動,涵蓋了便民服務、關愛行動、文化涵育、科普宣傳等領域,申城再次掀起學雷鋒熱潮。
今年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60周年。近年來,上海不斷發(fā)揮學雷鋒志愿服務體系建設優(yōu)勢,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和學雷鋒志愿服務雙向融合提升。
截至去年底,“上海志愿者網”實名認證注冊志愿者超過600萬,全市志愿服務項目50余萬個,項目總時長7億多小時,營造出“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志愿服務,人人可為”的濃厚氛圍。
志愿服務成為城市靚麗名片
“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重要組成的雷鋒精神,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表現得更深、更廣。”上海市志愿者協(xié)會理事張祖平說。
從世博會的“小白菜”,到進博會的“小葉子”,多年來,志愿者已成為上海的一張靚麗名片。在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也是志愿者們積極參與筑起“守滬防線”。據不完全統(tǒng)計,大上海保衛(wèi)戰(zhàn)期間每天有超過50萬人次志愿者上崗開展志愿服務,累計服務6531萬余小時,人均服務超過100小時。
每個月的20日,武警上海總隊執(zhí)勤第四支隊十中隊“雷鋒班”都會在南京路開展“為民服務日”活動。數十年如一日,官兵們?yōu)槿罕娞峁┭a鞋、理發(fā)、量血壓等服務,并感召帶動了130多家單位的千余名熱心人一同參與,服務項目也拓展到法律咨詢、黨史講解、國防教育等20余項內容,當好新時代“霓虹燈下的哨兵”。
自2015年來,上海已有13個集體獲評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12名個人榮獲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一批又一批好心人以實際行動生動書寫著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為了讓白血病患兒在住院期間能快樂一些、像其他孩子一樣學習娛樂,全國最美志愿者、上海市兒童醫(yī)院事業(yè)發(fā)展部主任鈕駿走上了學雷鋒志愿服務的道路。25年來,從讓一個患兒微笑,到讓一群患兒微笑,從自己做志愿者,到帶領大家一起做志愿者,鈕駿組建了63支志愿服務隊,每年組織志愿服務200余場,吸引近萬名志愿者參與,讓患兒每天都有志愿者陪伴。
目前,上海全市每日上崗志愿者約6萬人次,越來越多的人積極投身志愿服務事業(yè)、參與各類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形成了“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是軟實力、人人展示軟實力”的濃厚社會氛圍。
志愿服務隊伍不斷壯大
最新發(fā)布的《上海志愿服務發(fā)展報告(2022)》顯示,上海市民、志愿者對2022年以來志愿服務的感受度達到95%左右,滿意度也達到90%左右。在日常志愿服務中,市民和志愿者的參與度分別超過七成和九成。
“有人問我:你花這么多休息時間來做志愿服務,這樣的付出值得嗎?我的回答是‘值得’。十數年如一日的堅持,我看到的是人民群眾期盼的眼光和滿意的笑臉?!?2年來,上海二中院立案庭副庭長喬蓓華撰寫普法宣傳文章400余篇,開設微信公眾號每年回復各類法律咨詢千余件,還組織青年律師、法學院在校學生等開展法律咨詢、矛盾化解等志愿服務工作,至今已有769人次參與,服務群眾11652人次。“從一個人到一群人,看到志愿服務隊伍不斷壯大、雷鋒精神發(fā)揚光大,我無比欣慰?!?/p>
在一批批身邊榜樣的引領下,上海的大街小巷間,雷鋒志愿服務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在普陀區(qū)曹楊新村,一個“睦鄰友好、互助有愛”的“15分鐘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圈”已經形成,設立在曹楊新村街道村史館內的街道學雷鋒社區(qū)志愿服務中心成為開展學雷鋒主題活動、深化志愿文化傳播的主陣地,各居民區(qū)里的學雷鋒志愿服務站則讓社區(qū)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參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
學雷鋒并非一朝一夕、一時一地之事,只有從組織、機制和支持保障等各個方面整體推進,才能常態(tài)化、可持續(xù)發(fā)展,讓雷鋒精神代代傳承。
市文明辦志愿服務工作處處長、市志愿者協(xié)會秘書長俞偉介紹,目前全市16個區(qū)已全部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服務指導中心,221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全部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社區(qū)志愿服務中心,6007個村(居)建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上海志愿者網和上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綜合服務平臺同步建立,實現線上線下一體聯動。
“供需緊密對接,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庇醾フf,在上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綜合服務平臺,無論市級還是區(qū)級平臺的供給單、需求單及資源供需對接項均實現了50%以上的增長。
市文明辦表示,未來將聚焦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開展形式更多樣、內涵更豐富的學雷鋒志愿服務,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新期待。